권호기사보기
기사명 | 저자명 | 페이지 | 원문 | 기사목차 |
---|
대표형(전거형, Authority) | 생물정보 | 이형(異形, Variant) | 소속 | 직위 | 직업 | 활동분야 | 주기 | 서지 | |
---|---|---|---|---|---|---|---|---|---|
연구/단체명을 입력해주세요. |
|
|
|
|
|
* 주제를 선택하시면 검색 상세로 이동합니다.
上海爲了防止包括霍亂在內的各種傳染病流行,將在1890年代以後以公共租界和法國租界爲首建立近代衛生防疫系統。但上海受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的影響,被劃分爲公共租界、法國租界、華界的三個地區,其衛生行政也被分爲三重體系。圍繞衛生的城市空間的分段結構創造了民族和階級的等級秩序,在疾病的發生和治療上產生了空間上的差別。近代上海衛生防疫體制的空間分段性和等級秩序,在1946年霍亂疫情的地區分布中明顯地體現出來,這直接強化了衛生和醫療的不平等。簡而言之,帝國主義的衛生防疫體制的遺產強化了上海的空間分段性和等級秩序,這在1945年以後也一直保留下來。
1946年的上海霍亂發生與亞太戰爭結束後東亞霍亂大流行密切相關。隨著戰爭俘虜的遣返和難民的回歸,中南半島(IndoChinaPeninsula)和中國發生的霍亂影響到了韓國和日本。另外,1946年霍亂擴散與上海清道夫罷工也有一定的關系,清道夫罷工導致各種垃圾堆積,形成了霍亂菌增殖的環境。此外,1946年霍亂與上海人口增長也密切相關。上海開埠後,隨著城市化的加速,發生人口劇增和居住地的密集,由此造成衛生環境迅速惡化,各種傳染病不斷猖獗。尤其是1946年霍亂從5月23日出現6名患者開始,6月至9月迅速傳播,到11月份才截止,據《上海衛生志》統計,當年共發病4,415例,共計死亡353人。
1946年上海霍亂第一階段發生在蘇州河兩岸,第二階段傳播到閘北、虹口地區,第三階段傳播到滬西、南市、法國租界、滬東,第四階段擴散到公共租界中區,第五階段擴散到真如、浦東地區等郊區,並擴散到全城。另外,從當時霍亂患者的地區分布來看,滬西地區占23.76%,南市地區占19.26%,公共租界中區占18.50%,滬東地區占14.34%,可以說這四個地區占全上海市總數的75.86%。值得一提的是,滬西、南市、包括閘北在內的滬東地區是大型棚戶區密集的地區,位於藥水弄、肇嘉濱、蕃瓜弄等著名的棚戶區。這些地區的居住環境非常惡劣,大多居民將河水作爲飲用水,因此很容易患上傳染病。相反,公共租界中區是位於南京路和外灘的上海最繁華的商業區,流動人口衆多,成爲傳染病的中間媒介地區。這樣,帝國主義造成的衛生行政的空間分段性影響了1946年霍亂的發生和地區分布,加強了疾病的空間不平等。
此外,從1946年上海市衛生局分析的霍亂患者職業分布來看,技工爲最多(719人),占27.57%,除此之外,包括庸工、學徒、苦力、商人、小販等工作者占不少比重。不過,公務員、學生、警察、醫生、軍人等上層階層的感染率相對較低。此外,沿著蘇州河從事運輸業或捕魚的船戶也感染107人,因爲他們容易接觸到霍亂菌感染的水。霍亂主要感染了居住在棚戶區的下層民衆或社會流動性頻繁的老百姓及其家屬。在某些方面,下層民衆由於經濟原因只能居住在惡劣的環境中,而且這樣的環境使他們容易患上傳染病。這意味著疾病隨著社會地位和經濟水平的不平等擴散。反過來, 居住在租界外的下層民衆由於醫療資源的局限性,更加容易陷入疾病和死亡的惡性循環。綜上所述,帝國主義將西方的醫療知識和衛生系統移植到中國,將城市空間等級化和序列化, 進一步加劇了疾病的社會不平等。*표시는 필수 입력사항입니다.
*전화번호 | ※ '-' 없이 휴대폰번호를 입력하세요 |
---|
기사명 | 저자명 | 페이지 | 원문 | 기사목차 |
---|
번호 | 발행일자 | 권호명 | 제본정보 | 자료실 | 원문 | 신청 페이지 |
---|
도서위치안내: 정기간행물실(524호) / 서가번호: 국내10
2021년 이전 정기간행물은 온라인 신청(원문 구축 자료는 원문 이용)
우편복사 목록담기를 완료하였습니다.
*표시는 필수 입력사항입니다.
저장 되었습니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