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주메뉴 바로가기
국회도서관 홈으로 정보검색 소장정보 검색

목차보기

[표지]

凡例

목차

陶隱集跋【李穡】 31

陶隱集跋【張溥】 32

陶隱集跋【高巽志】 33

陶隱先生詩集序【周倬】 35

陶隱先生詩集序【鄭道傳】 37

陶隱先生詩集序【權近】 40

陶隱集 卷一 43

詩 45

哀秋夕辭【乙卯秋, 南行所作。】 45

感興 47

送偰符寶還朝【斯, 字公文。】 49

送鄭大常按慶尙【寓, 字浩然。】 49

次木菴師韻, 師連賦兩篇效古人體【惠欑】 50

題倫上人絶磵《松風軒卷》 50

秋夜感懷 51

其二 51

其三 51

其四 52

其五 52

其六 53

其七 53

其八 54

其九 54

其十 54

效孟參謀 55

八卦, 贈陽村待制 56

重九日, 朴安逸携酒見訪, 飮之至醉, 走筆 56

寄隱峯禪師 57

自訟 58

題謝大年《望雲詩卷》【大年, 四明人, 號東山後隱。】 58

龍江舟中, 有懷北平周參政【名倬, 字雲章。】 60

正月十七日, 於戇楡縣之東海驛, 逢鄕人郭海龍, 得家書 60

送人遊燕, 兼柬仲賢 61

送河南郭九疇使還【名永錫】 62

辛亥冬夜, 陪土亭先生飮。 連倒十數杯大醉, 土亭呼韻使賦短篇 64

行路難【用古人韻】 64

題牧菴詩卷 65

李途傳乃翁書, 以詩答之 65

送金仲權之淳昌 66

漢江謠 67

《琊山行》, 寄息谷上人 67

嗚呼歌【爲金密直作, 名光輔。】 68

重九感懷 69

走筆奉寄遁翁 70

失題 71

渡遼曲 72

嗚呼島【一名半洋山】 73

若有杖歌【用洪武正韻】 73

陶隱集 卷二 75

詩 77

扈從城南 77

自壽 77

送徐九思之江陵省親 78

病中 78

送潤雲老上人還山 78

題玉田禪師松月軒【有揭文安公曼碩、歐陽文公原功諸先生題詠。】 79

送張衡升還西都田宰相幕 80

張中顯之行, 寄全齋李先生 80

次韻寄康寧州 80

病中聞林大常使還, 以詩呈閔正郞傳語 81

辛亥除夜, 呈席上諸公【二首】 81

尙州司錄金篤告別【成均生員】 82

憶三峯隱者 83

題旃檀殿【後爲僧漫去】 83

示館中僚友 84

丁未元朝 84

憶朴壯元【時隨計留京師】 84

送日本使者慶菊, 侍者請號, 上特賜禪師【時對馬島主崇宗慶因慶菊獻方物。 故末句及之。】 85

柬偰椽【名長壽, 字天民。】 85

江村卽事 86

送江陵道廉使郭正言【名儀】 86

送慶尙道廉使宋正郞【名明誼, 字宜之。】 87

題毘瑟山僧舍 87

送權使君之任忠州【州北有開天寺, 是僕舊遊之地。】 88

癸丑三月初六日有雪, 呈三峯 88

羅元吉訪余松都之私第, 因問金克平, 有感, 書四十字寄克平 88

方同年生女戲呈 89

呈朴吏部 89

奉次廉東亭扈駕長湍詩韻【辛亥四月】 90

送金秘監回自京師, 覲親驪興。 仍作一首, 戲呈李知郡 90

鄕生朴歸父之行, 民望以詩爲贐, 次韻 91

送宋文中秀才隨計赴京師 91

題南嶽聰禪師房, 次林先生韻 92

十一月初四日, 雨連夜不止 92

宋文中來自羅州港, 馳驛赴京 92

十一月十七日夜, 聽功益新羅《處容歌》, 聲調悲壯, 令人有感 93

寄寧州康使君 93

謁實周主事 94

題齋居壁上 94

送興敎僧統還山, 次淡菴、牧隱諸先生韻 95

奉賀仲賢郞中【齊顏拜中書兵部郞中】 95

六月十七日夜坐, 次可遠韻 96

辛丑仲冬, 大駕南狩【十五歲作】 96

送全羅道廉使李摠郞【得宗字。 名寶萬。】 96

李氏園中, 松竹梅蘭四詠, 次陽村韻 97

題鹽州客舍樓次韻 98

感興 99

十月二十七日雨 99

登伽琊山 99

至日, 用民望韻 100

民望傳郭祕丞見心歿。 嗚呼, 見心已矣! 吾與民望流離嶺表, 行且徂歲, 存歿可哀, 情見乎詩【見心名復】 100

題裵氏叔季廬墓所 101

自河濱過梨嶺 101

倚杖 102

紀時十二月十二日 102

夜坐, 次民望韻 102

呈息谷 103

次民望韻 103

夜坐, 用前韻 104

除夜, 用古人韻 104

元日, 天氣淸明可喜, 遂賦一篇, 呈民望 105

人日有雪 105

立春日, 小酌 105

寄若齋【二首】 106

山居卽事, 次民望韻 107

送西海廉使, 用牧隱先生韻 107

送慶尙康廉使 107

淸涼長老傳睡菴書 108

題尙州風詠亭【金密直南得所建, 牧隱先生作記已十年, 而無詩之者。 崇仁, 先生客也, 不揆鄙拙, 敢書四十字于板上, 先生名之曰風詠。】 108

驪江樓, 留別金若齋, 次韻 109

登大院嶺【自京山還都】 109

寄遁村先生 110

寄若齋 110

題坰師卷, 仍戲巖遁朴先生【朴免】 111

憶三峯 111

九月初八日, 呈達可丈 111

送金伯玉歸安東 112

送復菴游日東求法 112

至日有雪, 無賀禮, 獨坐懷曾吾 113

文忠公益齋先生挽詞【二首】 113

哭金克平 114

文敬公李平齋挽詞 114

悼金大常【名廣元, 以知禮聞, 《春秋》尤其所長也。】 115

興安府院君李文忠公挽詞【甲寅三月初九日卒】 115

趙判事挽詞【名文景, 忠肅公孫。】 116

奉贈顯菴 116

呈遁村 116

題野雲詩卷 117

送砧師還山 117

驪江宴集 118

偶吟, 錄奉千峯方外契 118

哭遁村 120

如大虛來言: "三峴諸先生若權祭酒、柳壯9元、李舍人、李兼博, 唱和無虛日。" 且誦祭酒先生所作唐律二首及渠九日四首, 和祭酒見訪一首。... 120

寄定林長老 121

謝兪知郡寄茶 121

失題 122

天界寺【此下十三首出《奉使錄》】 123

正月初七日, 出自金川門, 馬上詠懷 123

將赴都也, 宿楊州之廣陵驛, 見江都史知縣, 知張伯淵先生下世, 悵然有作【名溥, 號木軒訥者。】 124

楊州舟中漫興 124

立春, 卲伯驛舟中 125

舟次高郵湖, 憶圃隱、萱庭、浩亭、三峯 125

憶次若、次騫 125

東關至密水途中, 奉懷圃隱、三峯【東關驛名, 隸靑州府。】 126

黃山途中【黃山驛名, 隸登州府黃縣。】 126

阻風留登州, 次壁上詩韻 127

天妃廟次韻 127

沙門島偶題 127

嘉州路上, 聞王令公下世【名福命】 128

癸丑閏十一月十四日霧 128

旅窓晨起, 獨酌醺然。 攬筆書懷, 用以自怡; 撫膝長吟, 且復悲惋。 嗚呼! 浹歲之間, 妻亡子歿, 身又流落, 一世之窮, 豈有如僕者哉。 ... 129

復用前韻 130

煕菴公之判天台宗事也, 住錫地藏寺。 崇仁與金先生敬之內謁, 公迎入方丈設茶, 自是月日相從焉。 中罹變故, 公入山中, 余流落南州, 不相聞者久。... 130

送林主事使還京師【實周, 禮部主事, 名密。】 131

尹憲叔來言: “錦之禮賢驛, 有龍家嫗者, 龍家卽其子也。 里閭高嫗年, 不敢名而以子號之。 年過百歲, 強康無恙, 去年以病死。... 133

中秋夜, 憶達可丈 133

寄題仁興社【寺有金書, 烈祖賜額。】 134

眼疾 134

送僧南歸 134

卽事 135

病中, 用前韻呈閔正郞霽 135

座主思菴先生乞退南歸, 以詩奉呈 136

金仲權落職, 以詩慰解 136

題僧舍 136

呈明善副樞【名拜住, 壬午科狀元。】 137

藏經音讚詩【乙卯春, 奉敎製。】 137

次古人韻, 呈同舍諸公 138

惜春, 呈子庚 138

益山府院君李文忠公挽詞 139

十八日到大丘, 翼日, 安集携酒見訪 139

憶昔, 寄隱峯禪師 140

至日, 用民望韻, 再賦用別韻 140

寄東溪 141

秋廻 141

題月光寺 142

上宋簽書詩【幷敍】 142

游야山 143

九日漫成 143

次如大虛和祭酒韻 144

九日, 呈訥村先生內相宗盟 144

復用前韻, 錄呈訥村先生內相宗盟求敎【末一首自敍】 145

送贇上人還山【前一首錄贇語, 後一首贈贇行。】 146

送桑麟使還 146

送張學錄使還京師 147

送道生上人歸忠州龍頭寺 147

題嶺南樓 148

丙寅十二月十六日, 赴京師【此下八首, 出《奉使錄》。】 148

元日, 奉天殿早朝 148

登州蓬萊閣感懷 149

留沙門島, 奉呈同行評理相君 149

蓋州 150

定遼衛 150

謁箕子祠 151

浮碧樓次韻, 錄呈巡問令公 151

陶隱集 卷三 153

詩 155

正朝宮門帖子【乙卯春, 奉敎製進。】 155

別裵中郞 155

內願堂大禪師龜谷雲公, 蒙賜御筆普賢·達磨谷覺雲四大字, 以詩爲賀【三首】 156

詠可遠宅瑞香 157

擬宮門正朝帖字 157

癸丑年立春, 陶齋帖字 157

櫻桃 158

題僧舍寓軒 158

絶句二十首, 用唐詩分字爲韻, 寄呈民望待制 158

次人韻【辛亥秋】 161

無題 162

寄羅、李二同年 162

寄寶蓮住持 162

題幻菴卷 163

哭徐渙 163

題碧瀾渡樓 163

送僧 164

謝人惠石榴 164

失題 165

寄三峯隱者 165

南郊 166

苦熱 166

次廉大博韻【二首】 166

玄聖寺讀書 167

茶呈實周主事【二首】 167

奉送羅判事使日東【本官上章自行】 168

尋散翁不遇【兪先生瓚】 169

呈金仲權 169

西江卽事 170

送李生之水原 170

江邊夜宿 170

題全五倫山房 171

泰齋相公宅梅花【柳侍中】 171

丁未十月二十九日, 扈駕康安殿【是日嘉禮】 171

登松嶽 172

登樓 172

送金若齋【敬之】 172

送李密直承源巡問楊廣 173

失題 173

旅寓聞鶯 173

道上遇雪 174

雪夜, 憶三峯, 呈諸友 174

次拜星見寄詩韻, 呈禹大諫、韓司藝 174

送僧 175

送如師還山 175

春雲 175

秋日, 雨中有感 176

丁未七月十五日, 夜赴直廬, 夢得一聯。 覺而記之, 用字頗奇, 遂足成一絶 176

冒雨過地藏寺南池 176

聞裵中倫醉後對尹周臣相泣, 戲呈 177

癸丑十月初八日, 扈駕西江卽事【應敎作】 177

題所居觀物齋【二首】 178

送鏡上人還山, 仍作三絶, 寄麟角、定覺兩禪師 178

王博士席上 179

題妙覺琛禪師房 179

題雲上人雪岳詩卷 179

寄崔延安 180

過金仲賢故居 180

端午 180

春歸 181

端午, 直廬 181

登樓【代人作】 181

題神孝寺息師蒲萄軒【與達可、敬之諸公同賦。】 182

過淡菴先生故宅【先生扁其堂輔仁】 182

直廬卽事, 呈可遠院長 182

送均師還 183

觀人圍棋 183

直廬晝眠 183

茶一封幷安和寺泉一甁呈三峯 184

題神孝寺湛師房 184

安集見訪 184

九月二十三日 185

余到大丘未一月, 而太子山長老以詩慰解, 又因崔關問安。 關還, 次韻錄呈 185

感舊 186

十一月初五日, 蒙恩還鄕 186

山齋有懷京都諸友, 因寄一絶 186

可遠待製以詩見寄, 次韻奉呈 187

望琊山戲賦 187

戲賦一師念珠【百八顆】 188

用民望韻, 呈天民州判【尹就】 188

得友人書 189

新晴 189

山中感興【四首】 189

游琊山, 呈息谷 190

奉送息谷吉祥山之行 191

雨中看牧丹 191

謝息谷惠米 191

七夕 192

冒雨過東安江, 書所見 192

白廉使惠茶 193

有感, 寄樞齊先生 193

李浩然借拙藁, 以詩答之 193

題浩然《遁村卷》後 194

十月十五日夜, 霜月滿天, 負手行庭, 吟得短篇, 寄呈息谷長老 194

呈尹判書求梅 194

再呈尹判書求瑞香【“靑葉紫花最香”譜云】 195

梅花【五首】 195

李浩然送唐詩, 以詩答之 196

雨中, 寄淸涼然禪師 197

睡菴文長老印藏經于海印寺, 戲呈 197

題僧舍 198

送兪散翁還別業 198

代書, 寄法水長老 198

寄深源長老 199

寄全齋李先生【舍弟崇文行】 199

過廣州憶李浩然【時在川寧之江村】 199

日本有天祐上人, 饋赤城紫石硯, 以詩爲謝 200

次如大虛九日韻 200

走筆謝眞師惠蒲萄 201

八關大會日, 呈誥院諸公 201

題妙覺琛師房 202

奉送冏公智異山之行, 次圃隱韻 202

題神孝寺祖師房 202

送門生韓有文之西原覲親 203

吟得二十八字, 寄崛山近公禪師 203

贈省敏近公禪 204

七夕宴集 204

贈寶蓮 205

贈慶山 205

失題 205

南行, 呈圃隱 206

送金少年自知之陽山, 兼柬陽山長老 206

星山別業 207

奉寄密陽朴壯元 207

中原雜題 210

睡起率爾有作, 錄奉金生長老法座, 幸一笑 211

十七日早朝, 上御奉天門, 臣崇仁等蒙賜冠服, 獲與朝官列拜午門之外 212

是日, 皇太子御文華殿, 儀禮司序班前導, 入自左掖門, 列拜東宮南門之外 212

詠安南 212

詠流求 213

旣賦二詠, 以示周君嗣昌, 嗣昌曰: "願聞自詠。" 輒口號。【嗣昌, 廣東貴溪人也, 今爲會同館大使。】 213

龍江驛開船 213

楊子江【二首】 214

過儀眞【二首。 今隷楊州府, 古名眞州。】 214

過楊州 215

瓊花館有感 215

舟行自高郵湖, 過范光、白馬二湖, 奉懷東亭、圃隱二位先生 215

舟中望寶應 216

過淮陰, 有感漂母事 216

超然臺【在諸城縣, 古之密州, 今隷靑州府。】 216

沙門島懷古 217

金州途中 218

渡鴨綠【三月初二日】 218

送僧 218

蠅 219

題明遠菴 219

題康子野卷【號梅谿】 220

陶隱集 卷四 221

文 223

復齋記 223

霜竹軒記 225

驪興郡神勒寺大藏閣記 227

秋興亭記 230

衿州安養寺塔重新記 232

迎日縣新城記 234

星州夢松樓記 237

診脈圖誌 239

送李浩然赴合浦幕序 239

送鄭達可奉使日本詩序 242

送李侍史知南原序 244

送李慕之赴淸州牧詩序 245

送尙州牧使鄭公詩序 247

贈李生序 249

送日本釋有天祐上人還國序 250

《太古語錄》序 252

送息菴游方序 253

賀姜代言詩序 254

贈朴生詩序 257

送雨千峯上人游方序 258

陶隱集 卷五 261

文 263

草屋子傳 263

題明極卷後 264

裵烈婦傳 265

大夫士廟祭議 266

先大夫人行狀 269

鄕僧止菴寫余陋眞, 因作讚 270

題金可行詩藁後 271

題千峯詩稿後 272

忠原判官李君及字說 273

進重刊陳澔《集說禮記》箋 274

賀朝廷平定雲南, 發遣梁王家屬, 安置濟州表 275

賀登極表 276

賀冊皇太后表 276

賀郊祀改元表 277

賀正表 278

賀正表 278

冬至表 279

八關表 279

賀節日表 280

陳情表 280

請承襲表 281

請諡表 282

請承襲表 282

謝恩表 283

謝恩表 284

請衣冠表 284

賀正箋 285

賀正牋【四六句則遺失】 285

賀冬至牋 286

賀親祀大廟牋 286

請冠服表 287

[저자소개] 288

판권기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