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주메뉴 바로가기
국회도서관 홈으로 정보검색 소장정보 검색

목차보기

[표지]

凡例

목차

序【㜈源江謙敬持】 31

梅泉黃公墓表【寧海朴文鎬】 33

本傳【花開金澤榮】 37

黃梅泉先生像贊【花開金澤榮】 40

梅泉公像贊【後學開城王粹煥】 41

先兄梅泉公事行零錄【季弟瑗】 42

評語【朴暢鉉】 47

題詞【權鳳洙】 48

梅泉集 卷一 49

詩 51

丁丑稿 51

燕谷寺 51

戊寅稿 52

幽居信筆【二首】 52

漢京注洞寓舍夏夜憶鄕作 52

題《東坡集》 52

看文科放榜 53

題申香農元戎正煕詩卷後 54

靈圭禪師碑 54

己卯稿 55

望江村 55

庚辰稿 56

奉送姜秋琴老人瑋赴日本 56

金剛山白雲臺 56

漢京注洞寓舍夏夜憶鄕作 56

海金剛 56

辛巳稿 57

宿三淸洞金振菴宗圭園亭, 與朴壺山文鎬共賦 57

壬午稿 58

與朴壺山、金滄江澤榮游北漢山城 58

同朴壺山、李丹農建初陪香農元戎小飮 58

癸未稿 59

將往智島訪香農公謫居, 雨中過鶴橋作 59

點馬磯阻風 59

智島浦村【二首】 60

望月出山 61

同福峽中【二首】 61

廣川橋 61

甲申稿 62

哭秋琴先生【四首】 62

登梅營南門 63

將軍津 63

深浦旅舍寄李靑在【四首】 63

次靑在韵 64

題鏡潭禪師詩卷 64

李忠武公龜船歌 65

乙酉稿 66

寄王素琴師天 66

春社 66

和鄰塾課韵 66

哭威堂申大將 67

金進士鑅挽 68

丁掾日宅寄七絶十四首, 依其韻戲作論詩雜絶以謝 68

丙戌稿 71

賣書歎。 寄慰王鳳洲先生師覺 71

寄鄭小翠卿錫 72

挽柳監役魯植 72

丙戌臘月八日移寓鳳城之萬壽洞, 窮山雪積索居有懷 72

丁亥稿 73

沿蟾江東下河東 73

訪河東使君趙東石正顯信宿郡齋 73

偕趙東石由雙溪寺上國師菴爲十日遊期, 宣悠然在箕師冲、鄭茶海圭錫、成南坡蕙永追到共賦 74

大明錦 74

戊子稿 76

戊子二月生員覆試預魁選有作 76

涵碧亭夜讌 76

同海史安上舍重燮游道林寺【二首】 76

己丑稿 77

三月將往嶺南出門口占 77

渡洛東江 77

大邱訪鄭夏山同年載東, 臨別留題壁上【二首】 77

紅流洞 78

籠山亭次板上韻 78

紅流洞見石刻題名甚多 78

海印寺贈鏡潭和尙 79

搜勝臺次舊韵 79

宿薑洞鄭介石然甲草堂 79

踰杜居嶺溯鴨江賦【六言七首】 80

涵碧亭贈申老人允祚 81

哭房上舍夏圭【四首】 81

庚寅稿 82

苟安室始成 82

山居卽事 82

夏晴 83

夜坐 83

賀朴石樵生孫 83

族大父桃山公挽 84

秋夜吟 84

宿土洞呈鳳洲 84

晉州旅舍同洪春史、朴春圃 85

丹城縣訪李晦堂閣學聖烈謫居 85

踰黔口嶺 85

龍城遇大雪 86

次沈氏雪山草堂韵 86

送李海鶴沂往達城 86

寄鄭夏山 87

辛卯稿 88

赴海鶴華寺之約 88

示重三 88

壬辰稿 90

辛卯春鴨江途中得一聯, 曰微有天風驢更快, 寒食復泝江西上, 偶爾思及足成一篇 90

四月一日半山齋醵飮 90

端陽又會半山齋 90

謝黃少雲炳郁送紙 91

簡海史乞紙 91

四月三十日家大人回甲宴上壽作 91

乙未稿 93

四月二十日夜五鳳山塾作 93

次兒課韵 93

士吉至 94

端午與士吉拈陸律韵 94

團扇 95

咏史 95

旱餘小雨 96

採覆盆子 96

霖雨聞梧溪薪匱, 餽以一擔, 梧溪以長句見謝, 和成【二首】 97

種菸謠 98

招石工琢磑 100

和小川論詩六絶 100

由石門至白雲村 101

五峯石壁 103

用東坡道場山韵, 寄高生墉柱 103

夜坐 104

老狐行 104

祭農神辭 105

石柱關吊古 107

《四皓圍棋圖》 108

一笠亭成後和文穉韵 108

亭成之五日, 泰卿携其侄士彬見訪, 遂與諸友分韻, 海內此亭古, 濟南名士多, 得亭字 109

追賦雲峰大捷 109

大雨後還山 110

次寧齋大乘菴韻, 贈別演上人 111

中秋月【四首】 111

梅泉集 卷二 113

詩 115

乙未稿 115

兎洞道中 115

得李石亭定稷書 115

早過岳陽 116

孤雲吹笛臺有感 116

一蠧遺墟【二首】 116

逢河東人問南坡消息 117

渡野津 117

抵石峴 117

喚仙亭次芝峯原韻 118

滯雨水德村 118

登尖山 118

磻谷李氏幽居【二首】 119

宿龍頭田舍 119

螺峙途中遇雨示景範 119

丁處士溪亭次舊韵【七首】 120

訪仙巖寺 121

南庵 121

西庵度重陽 122

訪松廣寺 122

暮抵仍宿 122

次大乘菴原韻贈擎雲 123

出寺口號贈擎雲 123

發大谷 123

宿維摩寺 124

松巖道中 124

沙村訪人 124

訪趙都事圭堂不遇 125

赤壁亭謹次金農巖先生韻 125

次勿染亭原韻 125

藍山訪趙小雅 126

和鄭雲藍 126

別唐公 126

鶉江途中【六言四首】 127

挽鄭老人運龜【二首】 127

雪後踰梅嶺 128

酉堂將赴南原幕見訪話別 128

聞斷髮令下訪小川夜話 128

丙申稿 129

寒食途中 129

和《村塾煑花》韵 129

宿城北藥舖 129

哭鳳洲王先生 130

槐市曉發 131

過龍城訪白兼山觀察, 因成信宿。 時酉堂以幕僚在坐 131

江村夜眺 132

汶江道中 132

午渡鴨綠津 132

途中有懷屬葵園 132

早朝入坪湖柳妹宅 133

宿牛山草堂 133

次松梅亭原韻 133

發可川 134

澤村訪安春艇鍾鶴 134

哀朴長興憲陽 134

暮過康津 135

訪茂亭謫居 135

題小痴墨緣卷 136

途中有懷寄茂亭 136

碧波津【卽李忠武鏖兵處】 136

表忠祠 137

過康津吊金義將漢燮 137

筏橋雜絶【四首】 138

燕子樓【二首】 138

暮行 139

訪酉堂不遇獨宿有吟 139

九月中過石峴哭金景範 139

尹醉松壽宴 140

酉堂見訪 140

昇州李春湖藥舖, 邂逅仙巖月公, 時金主事孝贊携酒而至 141

過仙隱寺 141

丁酉稿 142

渡雪灘 142

往兎洞 142

石亭《十竹圖》 142

携石亭往兎洞 143

自兎洞至鰲山僧舍 144

石亭見過弊居贈古詩, 次其韵仍有唱酬 144

送石亭至冷泉歸路有吟 145

寄全州崔慶日 146

與塾中諸友課日次放翁韵 146

次放翁韵 147

中秋夜次許丁卯韵 152

偶成 152

往兎洞 153

過飛村 153

昇平道中 153

棠川訪酉堂 154

踰嶺入郡界 154

枚淚 154

宿土洞 155

苟安室與諸生話別, 分韻雪晴雲散北風寒得雪字 155

賦《尖山》一篇送金世文歸白洞【四言】 156

渾璞四章送李德一 157

戊戌稿 159

鰲山下東望 159

營伯母塟地入道藏洞 159

永登神 160

春雪 160

往兎洞 161

盧戚應玄氏輓 161

申潤祖追輓 161

題金孝燦《龍城吟稿》 162

踰月出嶺 163

韓老人景善輓 163

和善吾課韵 164

沙圖村哭吳道弘仁淳 167

陪城主朴錦士恒來拈唐詩韵, 海鶴、厚春幷在座 167

次黃正宥炳中《龍洞新居》韵 167

梅泉集 卷三 169

詩 171

戊戌稿 171

同善吾作 171

六月二十日錦士城主置酒泉隱寺見招,余輿疾赴之,二山、海鶴、小川亦至共賦 173

雲峯訪朴鳳陽大捷碑 174

宿柏田 174

安義中山村 175

踰六十嶺 175

義妓論介碑 175

道中聞寧齋捐館已在六月十八日愕然下涕 176

哭安正言秉澤 176

內基訪金甥家 176

九月八日過昇平尹酉堂泰卿仍餞其行 177

回到光陽 177

萬壽聖節錦士城主設宴稱慶。 與郡中士庶北向祝萬歲, 因取《天保》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十字, 分韵賦各軆, 名曰"華封帖"。 余得"之"字, 七排賦五十二韻 177

挽吳老人觀淳 180

挽安貞晦丈人 180

聞海鶴遇盜於蘆嶺失衣裝, 詩以代嘲 181

聞寧齋葬期已過, 作詩哀之, 情見于辭 181

和寄高主事光文《弓湖新居》 183

酬二山和東坡《聚星堂雪》詩韵見寄 183

趙小雅丈人有書兼寄一詩和呈 184

除夕次東坡詩【三首】 184

己亥稿 186

元朝有感次東坡韵 186

正月六日訪趙小雅往同福, 冒雪溯鶉子江 186

三月將往江華吊寧齋, 尹友泰卿、尹允伯、崔亨國從之, 路中拈春字 187

過南原 187

早發平橋午憇萬馬關 187

全州 188

入恩津 188

連山道中 188

入雞龍山宿白巖洞口 189

錦江 189

麻谷寺 189

維鳩訪白兼山不遇 190

入京師 190

宿金浦郡店 190

江華沙谷哭寧齋靈⼏, 因留五宿與其仲弟建昇、堂弟建芳話舊, 拈《丁卯集》韵 191

隔江望幸州 191

送錦士明府移任慈城 191

喜雨次韓魏公詩【旬課】 192

兎洞雨中聞錦士將發, 賦三絶句却寄 193

爲善吾壽其伯父斗山老人回甲 193

秋季往光陽取鶉江路 194

夜投官洞鄭叟家 194

聞黃正宥讀書白雲菴走筆却寄 195

過熊洞 195

宿石峴 195

除夜拈《陳簡齋集》韵 196

庚子稿 197

元朝二咏 197

耳明酒 197

賣暑 197

早春過花開洞 198

下岳陽 198

沈同知禹瑞壽詩 198

臨發雪作 199

宿稠谷金祥彬書塾 200

賣石峴遺庄有感 200

謝鄭洛卿餽菸 201

挽朴昆陽處陽 201

客中甚無聊連和宋生 202

三月望日還家踰月出嶺 203

見量田 204

柬畊齋 204

柬錦士慈城任所 204

戲贈文殊菴乞化僧 205

春歸有恨 205

四月九日鳳溪朴友自郡城白日塲枉道見存 206

送趙元奎仁汝歸覲 206

柬晦堂觀察 206

《塞下曲》寄朴錦士慈城任所 207

挽許月溪滋 207

趙小雅丈人挽 208

絶句 209

園植十五咏 209

梧桐 209

檟 210

柿 210

石榴 211

竹 211

芭蕉 211

菊 212

牡丹 212

梅 213

松 213

桑 214

槐 214

百日紅 215

栗 215

人蔘 216

五峯村庠訪小川不遇, 與諸生話懷次唐律韵 216

爲塾中諸童子逐日拈唐韵同作 217

信宿石西老人藥軒 217

十二月十一日生朝 218

韻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十字, 寄壽石亭老友 219

歲暮懷人諸作 224

金滄江澤榮 224

李丹農建初 224

呂荷亭圭亨 224

鄭茂亭萬朝 225

李耕齋建昇 225

洪南史楗 226

李取堂源兢 227

白兼山樂倫 227

李晦堂聖烈 228

朴瓠山文鎬 228

吳經齋翰應 229

成南坡蕙永 229

李石亭定稷 230

李海鶴沂 230

柳二山濟陽 231

王小川師瓚 231

尹酉堂鍾均 232

尹念菴秉綬 233

宋念齋泰會 234

擎月大師惠勤 234

辛丑稿 236

元朝拈澤堂韻 236

正月二十四日侄女出閣 236

聞歸鴈 236

挽鄭善明 237

文星齋示諸生 237

入壺巖村 237

紗谷訪鄭老人運翼 238

留題南璟烈壁上 238

復至文星齋 238

苟安室夜話 239

少晴 239

睡起甚无聊 239

客至論懷 240

黃田歸路暫憇竹淵江店 240

走筆 240

梅泉集 卷四 241

詩 243

辛丑稿 243

哭妹婿柳稚恭 243

六月初客昇州之隱城齋, 以腹疾浹辰宛轉, 同塾師許君東淑唱酬 243

石柱七義閣【二首】 246

訪南坡渡沙坪津 246

許君東淑客于隣庄, 是夜邀飮 246

除夜次戴叔倫韻 247

餠甑燈 247

壬寅稿 248

人日偶閱《唐史》 248

大雪拈唐詩韵 248

元宵二詠 248

挽朴石樵海友丈人【三首】 249

二月十五日, 竪短碣于王考墓, 事竣志感 250

次兒課韻 251

過林忠愍影堂 251

呂島訪徐養泉周輔同登西山作 252

出島路中。 代說謫居近况, 寄慰養泉, 又托轉寄葵園智島謫居 252

鯨塘東北一里,路傍叢石森列,可踞以憇,王考及先親所甞愛玩者也。路次感賦 253

昇平旅館感春六絶。 次淸人邱逢甲韻 253

霅川 254

淸和中旬訪酉堂于鳳泉庵, 信宿唱酬。 拈劉隨州韻 254

携酉堂至普濟樓, 雨作仍宿東寮。 次樓上原韻 255

月夜 255

渭兒課日製五律, 戲和其韻 256

八月二十五日, 將往智島, 午發土洞。 沿江口拈 256

宿鳳亭里趙仁汝庄 256

竹川拜安牛山墓 257

同福沙坪訪平叔同年。 平叔春自上海還 257

雲谷贈曹敬善上庠 258

南平五賢堂感李南溪事 258

閔羅州種烈討平碑 258

會津村林白湖故居感賦 259

發鶴浦至糖山津 259

智島屯谷九日, 陪金雲養尙書, 拈杜詩《藍田崔氏庄》韻 260

還過羅州 260

忠孝里哀金將軍 261

鄭錦南遺墟 261

南原玄圃哭洪雲坡宜燮 262

冬初過酉堂旅館 262

十一月二十九日自萬壽洞移居月谷 262

除夜憶病弟 263

癸卯稿 264

元朝次韋莊《除夕》韵 264

抱孫志喜 264

季方連生三女之餘, 以九月十七日擧一男。 聞報志喜 265

季方以近軆四首見寄, 依韵和之 265

季方又寄詩來刻燭走和 266

次柳下韵寄季方 268

早起次柳下韻 269

暮歸 270

潺水津 270

宿峽村 270

曉行 271

甲辰稿 272

村居暮春 272

煉秋石寄季方 273

往曦陽取路河東 273

命祥兒課日呼韻 273

蜀茶 274

哭趙碧下 275

怪石 276

芭蕉 276

暮投華嚴寺 277

次金議官孝燦恩資賀韵 277

挽吳蕖潭 278

光陽禹孝子達弘碑閣次板上韵 278

除夕次《放翁集》 278

乙巳稿 279

春晩過高玄中書塾 279

參奉尹敬天新居 279

哭光陽南景烈 279

重陽 280

寄題李耕齋始有堂 280

聞變【三首】 281

五哀詩 281

閔輔國泳煥 281

洪判書萬植 282

趙政丞秉世 283

崔判書益鉉 283

李參判建昌 284

紀平壤隊兵金奉鶴自裁事 285

聞金滄江去國作 286

夢寧齋 287

雪中思見梅花不得, 悵惘久之。 遂次東坡松風嶺韻見懷 288

丙午稿 289

上元雜咏 289

祭烏 289

飼牛 289

治聾【俗呼耳明酒】 290

賣暑 290

植風竿 291

苫橋 291

燒田 292

候月 292

繂曳 292

罷儺 293

題屛畵【十絶】 294

玉笥採藥【梅福】 294

遼東穿榻【管寧】 294

故鄕蓴鱸【張翰】 294

荒徑松菊【陶潛】 294

王官墜笏【司空圖】 294

荊渚騎牛【梁震】 294

河間敎授【家鉉翁】 295

西臺慟哭【謝翺】 295

亭林載書【顧炎武】 295

翠微結社【魏禧】 295

聞宋淵齋先生殉義之報, 私慟于野 295

二月中酉堂犯雨雪見過。 拈《龜峯集》韵 296

次社中諸友韵 297

哀茂長義士鄭時海 297

血竹 298

次祥兒夏課韵 299

聞勉翁渡海, 次文山《零丁洋》詩, 示趙而慶 299

次韵寄咸陽河司馬 300

次扶安朴孟玉韻贈別 300

和東溪草堂原韻 300

次松溪原韵 301

送素琴葬 301

哭鄭鶴山寅驥 301

柬高墉柱 302

寄滄江 302

哭勉菴先生 303

丁未稿 305

謝柳乃極餽黃魚 305

哀梁草溪 305

次咸陽七里亭元韵 306

謹次戚叔梧下崔公周甲壽詩 306

和滄江五絶却寄 307

贈虎峯上人還山 308

讀國朝諸家詩 308

燕谷戰塲吊高義將光洵【高敗死後, 山中人憐之, 藁葬菜圃中。】 310

題《海石詩卷》 311

挽鄭止素曙和用止素亭原韵 311

除夜 311

梅泉集 卷五 313

詩 315

戊申稿 315

元宵 315

三峴故里, 展墓有感, 用錦齋韵 315

過鷹嶺村, 追挽崔衡仲炳斗 316

暑潦次眉公五絶韵 316

又次眉公七絶韵 316

益山半栗村訪盧處仁不遇 320

公州露積洞訪兼山【二首】 320

鎭安雙溪亭 321

己酉稿 322

入都 322

春間滄江東還, 馳書要見。 至秋余始入都, 則滄江已歸矣, 悵然有作 322

沙谷訪李耕齋 322

過寧齋墓 323

九月初偕耕齋入京, 赴諸公招于茂亭宅賦詩 323

錦山從容堂 324

暮過蟠巖洞【三首】 324

哭海鶴 325

除夜憶滄江 326

庚戌稿 327

正月二十三日, 得滄江穀日見寄詩和之 327

又和滄江寄季方之作 328

挽朴秘丞周鉉 328

絶命詩【四首】 329

補遺 330

開城兩合村【以下庚辰】 330

送李丹農建初還淸州 330

島村春曉【以下辛巳 331

奇蘆沙先生挽 331

成均會試見罷作【壬午】 331

得寧齋李學士建昌復書【以下甲申】 332

辭家 332

[저자소개] 334

판권기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