권호기사보기
기사명 | 저자명 | 페이지 | 원문 | 기사목차 |
---|
대표형(전거형, Authority) | 생물정보 | 이형(異形, Variant) | 소속 | 직위 | 직업 | 활동분야 | 주기 | 서지 | |
---|---|---|---|---|---|---|---|---|---|
연구/단체명을 입력해주세요. |
|
|
|
|
|
* 주제를 선택하시면 검색 상세로 이동합니다.
일문목차
大正六年度古蹟調査報告書 正誤=0,1,5
[表題紙 等]
[表題紙 等]=0,6,2
目次[파오손면;p.1-2]=1,8,45
大正六年度古蹟調査計劃
大正六年度古蹟調査計劃=1,53,7
大正六年度古蹟調査地域及日數=7,59,4
大正六年度古蹟調査計劃說明=10,62,2
大正六年度古蹟調査事務槪要=11,63,7
古蹟調査委員=17,69,6
慶尙北道善山郡, 達城郡, 高靈郡, 星州郡, 金泉郡 慶尙南道咸安郡, 昌寧郡調査報告=23,75,1
第一編 善山郡=23,75,1
第一章 槪說=23,75,1
第一節 沿革=23,75,3
第二節 遺蹟遺物槪記=25,77,1
第二章 古墳=25,77,1
第一節 槪記=25,77,6
第二節 善山面院洞古墳郡=30,82,11
第三節 洛山洞古墳群=40,92,39
第四節 月谷洞古墳群=78,130,15
第五節 山陽洞古墳群=92,144,3
第六節 松谷洞古墳群=94,146,6
第七節 金湖洞及洛成洞古墳=99,151,1
第八節 桃開面新林洞古墳群=99,151,4
第九節 善山面生谷洞古墳群=102,154,4
第十節 玉城面古墳=105,157,3
第三章 古墳內部調査記=107,159,1
第一節 緖言=107,159,2
第二節 洛山洞群第二十八號墳調査記=108,160,18
第三節 洛山洞群第百五號調査記=125,177,4
第四節 仝百七號略圖調査記=129,181,1
第四章 善山地方出土古墳內遺物及其他ニ就キテ=129,181,8
第五章 郡懸治址其他=136,188,1
第一節 古一善治址=136,188,2
弟二節 海平縣址=137,189,2
第三節 緖部曲址=138,190,2
第四節 月波亭址=139,191,1
第五節 月波亭水站址=139,191,2
第六章 邑城及山城等=140,192,1
第一節 善山邑城=140,192,1
第二節 仇며城=140,192,2
第三節 金鳥山城=141,193,1
第七章 寺院寺址及其關係遺物=141,193,1
第一節 桃李寺=141,193,2
其一 華嚴石塔=142,194,3
其二 世尊舍利浮屠=145,197,1
其三 阿度和尙事蹟碑=145,197,1
其四 阿度和尙座禪石=145,197,1
其五 桃李寺佛糧畓施主秩碑=145,197,1
其六 金堂庵址=145,197,2
第二節 大芚寺=146,198,1
其一 性波大師碑=146,198,1
其二 翫花堂塔=146,198,1
第三節 水多寺樂師寺=146,198,1
第四節 朱勒寺址=146,198,2
其一 石塔=147,199,1
其二 古碑斷片=147,199,2
其三 其他ノ石物=148,200,1
第五節 得益寺址=148,200,4
第六節 竹杖寺址=151,203,1
其一 五重石塔=152,204,1
其二 幢竿支柱石=152,204,1
其三 祭星壇遺址=153,205,1
第七節 大門洞石塔=153,205,1
第八節 院洞石塔=153,205,2
第九節 坪村寺址=154,206,1
第十節 店峴南ノ石佛=154,206,1
第八章 雜遺蹟及遺物=154,206,1
第一節 五卵峯=154,206,2
第二節 冬至山=155,207,1
第三節 里門洞ノ遺址=155,207,1
第四節 太祖山及御城亭=155,207,1
第二編 咸安郡ノ上 舊咸安郡地分=156,208,1
第一章 槪說=156,208,1
第一節 地勢=156,208,4
第二節 沿革=159,211,4
第三節 咸安郡遺蹟物槪記=162,214,2
第二章 古墳=164,216,1
第一節 槪記=164,216,3
第二節 末伊山古墳群=166,218,15
第三節 道頂里丘群=179,232,2
第四節 伽倻里邱群=180,233,2
第五節 新音里丘群=181,234,11
第六節 蓬山山城下群=191,244,2
第七節 附記 代山面長岩里安氏墓=192,245,4
第三章 咸安第五號墳調査記=195,248,1
第一節 調査日記=195,248,9
第二節 位置及封土=203,256,1
第三節 壙=203,256,6
第四章 第三十四號墳調査記=208,261,1
第一節 所在地ノ光景=208,261,1
第二節 調査日記=208,261,5
第三節 封土(第四十二圖)=212,265,4
第四節 墓壙=215,268,5
第五節 遺物=220,273,1
其一 發掘當初ノ壙內ノ狀態=220,273,13
其二 遺物表=232,285,25
其三 遺物ノ說明=256,309,26
第五章 山城=281,334,1
第一節 槪記=281,334,2
第二節 城山山城(一名造南山城)=282,335,3
第三節 蓬山山城=284,337,7
第四節 門岩山城=290,343,2
第五節 冬只山城=291,344,5
第六節 防禦山城=295,348,2
第七節 城站山城=296,349,1
第八節 代山面山城=297,350,1
第九節 飽德山城=297,350,2
第十節 大峴關門=298,351,1
第十一節 異城里=298,351,2
第十二節 咸安邑城=299,352,2
第六章 安羅王宮址=300,353,1
第一節 伽倻面伽倻洞北=300,353,6
第二節 城山山城惑ハ造南山トモイフ內=305,358,1
第三節 咸安邑ノ地=305,358,2
第四節 末伊山東ノ平野=306,359,1
第五節 蓬山下內外洞ヨリ見タル平野=306,359,1
第六節 冬只山城南大山里ノ臺地=306,359,1
第七節 伽倻面事務所北ノ丘陸=306,359,1
第八節 新音里字冠洞附近=306,359,4
第九節 補說=310,363,1
第七章 古碑, 金石類=310,363,1
第一節 防禦山第二峯磨崖三尊佛及造像記=310,363,5
第二節 咸安邑內沒字碑=314,367,1
第八章 佛寺, 寺址及遺物=315,368,1
第一節 槪記=315,368,2
第二節 大寺洞石佛=316,369,4
第三節 北村里石佛=319,372,1
第四節 主吏寺遺物獅子塔=319,372,2
第九章 雜記=320,373,1
第一節 立石 립돌(Rip-tor)=320,373,1
第二節 張德岳氏祠=321,374,1
第三節 咸安郡邑誌及ヒ咸州誌=321,374,2
第四節 咸安郡古地名=322,375,3
第五節 冊板=324,377,1
第六節 補遺=324,377,2
第三編 咸安郡ノ下, 舊漆原郡=326,379,1
第一章 槪記=326,379,1
第二章 遺物遺蹟=326,379,1
第一節 漆原ノ古墳=327,380,1
第二節 山城及邑城=327,380,1
(1) 武陸山城=327,380,1
(2) 柳原里山城=328,381,1
(3) 南陽洞山城=328,381,1
(4) 安國山城=328,381,1
(5) 漆原邑城=328,381,1
第三節 佛寺址及其遺物=328,381,1
(1) 長春寺=328,381,4
(2) 舞沂里石塔=331,384,1
(3) 龍山里石塔=332,385,2
第四編 昌寧郡ノ上 舊靈山郡地方=333,387,1
第一章 槪記 附洛東江名考=333,387,3
第二章 古墳=335,389,1
第一節 槪記=335,389,2
第二節 靈山邑附近ノ古墳群=336,390,3
第三節 傳新羅太子墓=338,392,1
第四節 桂城面古墳群=338,392,5
第二章 邑城及山城=343,397,1
第一節 靈山邑城=343,397,1
第二節 靈鷲山城=343,397,1
第三節 桂城=343,397,2
第三章 佛寺寺址及其ノ遺物=344,398,1
第一節 寶林寺=344,398,1
(1) 塔其石=344,398,1
(2) 石塔臺石殘片=344,398,1
(3) 石鐘二其アリ=344,398,2
(4) 石塔=345,400,1
(5) 塑像=345,400,1
第二節 法華庵=345,400,1
第三節 諸寺址=345,400,2
第四節 雲山面九溪里字赤旨ノ石佛=346,401,1
第四章 雜記=346,401,1
第一節 密津縣址=346,401,2
第二節 萬年橋=347,402,1
第三節 石器時代遺物=347,402,1
第五編 昌寧郡ノ下, 舊昌寧郡=348,403,1
第一章 槪說附新羅上州下州考=348,403,10
第二章 古墳=356,412,1
第一節 槪說=356,412,2
第二節 邑內面古墳=357,413,14
第三章 山城及邑城=371,427,1
第一節 火旺山城=371,427,2
第二節 牧馬山城=372,428,1
第三節 邑城其他=372,428,4
第四章 眞興王拓境碑=375,431,26
第五章 塔堂治成文記碑=400,456,9
第六章 寺院址寺及遺物=408,464,1
第一節 邑內面松峴里石佛=408,464,1
第二節 邑內三重石塔=408,464,1
第三節 邑寧邑西郊三重石塔=408,464,4
第四節 幢竿支柱=411,467,1
第五節 元和石佛及小石佛=411,467,1
第六節 諸寺院=411,467,2
第七章 雜記=412,468,1
第一節 西門礎石=412,468,1
第二節 氷庫=412,468,1
第三節 火王山城古井傳說=412,468,2
第四節=413,469,1
第五節 史蹟調査箇所一覽=413,469,1
第六編 達城郡內舊玄風郡地方=414,470,1
第一章 槪記=414,470,4
第二章 古墳=417,473,4
第三章 古城=420,476,1
第一節 西山城=420,476,1
第二節 石門城=420,476,2
第七編 高靈郡=422,478,1
第一章 槪說=422,478,1
第一節 高靈加耶考=422,478,11
第二節 境域及地勢=432,488,2
第三節 遺蹟遺物槪說=433,489,2
第二章 古墳=434,490,1
第一節 第一群(邑南池山洞群)=434,490,7
第二節 邑內面北部群(第二群)=440,496,2
第三節 第三群, 雲水面月山洞群=441,497,2
第四節 第四群, 星山面朴谷洞群=442,498,4
第五節 古墳散在地=445,501,1
第六節 古墳遺物及位置=445,501,2
第三章 王宮址附御井=446,502,3
第四章 古城址及烽燧址=448,504,1
第一節 耳山(主山)山城=448,504,3
第二節 望山城城及烽燧臺=451,507,1
第三節 云羅山山城=451,507,2
第四節 玉山小堡=452,508,2
第五節 美崇山城=453,509,1
第六節 儀鳳山烽燧=453,509,1
第七節 德山烽燧=453,509,2
第八節 其ノ他ノ城堡址類=454,510,1
(1) 帝錫山=454,510,1
(2) 德谷面禮洞北ノ山城=454,510,1
(3) 德谷面老洞字吾老洞北ノ山城=454,510,1
第五章 佛敎及其ノ遺物=454,510,2
第一節 三重石塔=455,511,1
第二節 石佛=455,511,1
第三節 石佛=455,511,2
第四節 石佛二軀=456,512,1
第五節 石燈籠=456,512,1
第六節 幢竿支柱石=456,512,6
第七節 邑北寺址, 石塔其他ノ遺物=461,517,1
第八節 盤龍寺=461,517,1
第六章 故縣其他ノ遺址=461,517,1
第一節 加利縣址=462,518,2
第二節 新腹縣址=463,519,1
第三節 星山面沙鳧洞窯址=463,519,3
第四節 茂溪津及陶津=465,521,2
第七章 雜記=466,522,1
第一節 東京堤=466,522,1
第二節 範社稷壇=466,522,2
第三節 古礎石=467,523,1
第四節 京山誌ニ記セル遺跡=467,523,1
第五節 山上聚落=467,523,2
第六節 高靈邑誌=468,524,1
第八編 星州郡=469,525,1
第一章 槪說=469,525,6
第二章 古墳=475,531,1
第一節 槪說=475,531,1
第二節 星山群=475,531,7
第三節 月恒面水竹洞群=481,537,6
第四節 月恒面龍角洞古墳群=485,541,1
第五節 碧珍面迎鳳山ノ古墳=485,541,1
第三章 邑落及縣址=485,541,1
第一節 本彼=486,542,2
第二節 碧珍=487,543,2
第三節 都山縣址=488,544,4
第四章 邑城及山城=491,547,1
第一節 邑城=491,547,1
第二節 星山山城=491,547,2
第三節 未調査ノ諸山城=492,548,1
其一, 伽倻山城=492,548,2
其二, 禿用山城=493,549,1
其三, 大洞古城其=493,549,2
其四, 豆衣谷黍村土山城=494,550,1
其五, 吾次亦長房洞古城=494,550,1
其六, 只士牙高城山古城=494,550,1
其七, 今勿法, 廣大院全仁山城=494,550,1
其八, 角山山城=494,550,1
其九, 草田洞黔丹村山城=494,550,4
其十, 非平石山城=497,553,1
第五章 寺刹寺址及遺物=497,553,1
第一節 廢東方寺八重塔=497,553,1
第二節 未調査ノ寺刹寺址=497,553,4
第六章 碑碣=500,556,1
(1)南宮淑善政碑=500,556,1
(2)諸氏雙忠事蹟碑=500,556,4
(3)李能墓碑=503,559,1
(4)張應一墓碑=503,559,1
(5)李悤言遺墟碑=503,559,1
第七章 雜記=503,559,1
(1)關王廟=503,559,1
(2)倭館=504,560,1
(3)蓼島=504,560,1
(4)彌谷村=504,560,1
(5)實錄閣=504,560,1
(6)京山邑誌=504,560,2
第九編 金泉郡關寧地方=506,562,1
第一章 槪說=506,562,4
第二章 古墳=509,565,1
第一節 開寧面東部洞及金泉驛附近ノ古墳=509,565,5
第二節 開寧面西部洞ノ一古墳=513,569,2
第三節 獐夫人陵=514,570,3
第四節 金孝王陵=516,572,1
第三章 城址宮址寺址及遺物=516,572,1
第一節 甘文山城=516,572,3
第二節 傳甘文宮關址及傳甘文太子宮址=519,575,1
第三節 星臺山山城=519,575,1
第四節 柳山下石佛及獐陵南寺墟石塔=519,575,4
平安北道及滿洲高句麗古績調査略報告(關野委員提出)=523,579,1
一 雲山郡東新面龍湖洞古墳=523,579,1
甲 第一號墳=523,579,1
乙 第二號墳=523,579,2
丙 第三號墳=524,580,1
二 渭原郡渭原河流域古墳=524,580,5
甲 德岩洞古墳=524,580,6
乙 萬戶洞古墳=529,585,1
三 渭原郡密山面舊邑洞舍長里古墳=529,585,1
甲 第一號墳=529,585,2
乙 第二號墳=530,586,1
丙 第三號墳=530,586,1
四 滿洲楡樹林子地方古墳=530,586,4
甲 大高力墓子古墳=533,589,1
(イ)二室塚=534,590,1
(ロ)無개塚=534,590,1
(ハ)高塚=534,590,1
(ニ)石槨露出塚=534,590,1
(ホ)大塚=534,590,8
(ヘ)三室塚=541,597,1
乙 小高力墓子古墳=541,597,1
丙 上台溝及ヒ下臺溝古墳=541,597,1
丁 楡樹林子河口附近古墳=541,597,1
戊 弓遼川古墳=542,598,1
己 地溝古墳=542,598,1
庚 自餘古墳=542,598,1
五 渭原郡西泰面新川洞古墳=542,598,6
甲 第三號墳=547,603,1
乙 第六號墳=547,603,1
六 滿洲外차溝門子地方古墳=547,603,2
七 楚山郡郡面雲海川洞古墳=548,604,1
甲 石塚=548,604,1
乙 石塚=548,604,3
丙 松林塚=551,607,1
丁 土塚=551,607,2
丸都城考(關野委員提出)=553,609,11
(一)楡樹林子ノ地勢=563,619,2
(二)古墳=564,620,4
(三)丸都山及ヒ山城=567,623,3
(四)外차溝=569,625,2
(五)정峴=570,626,9
黃海道鳳山郡ㆍ平安南道順川郡及平安北道雲山郡古蹟調査略報告(谷井委員提出)=579,635,1
一 緖言=579,635,1
二 鳳山古唐城=579,635,1
三 帶方太守張氏墳(鳳山胎封里第一墳)=579,635,1
四 鳳山古唐城東北墳(鳳山松山里第一墳)=579,635,1
五 鳳山立峯里第九墳=579,635,1
六 鳳山柳亭里第三墳=580,636,1
七 鳳山養洞里第三墳=580,636,1
八 鳳山養洞里第五墳=580,636,7
九 鳳山長洞古墳群=587,643,1
一0 鳳山高山寺=587,643,2
一一 順川北倉里第一墳=588,644,1
一二 順川龍岩里第一墳=588,644,1
一三 順川龍岩里第二墳=588,644,1
一四 雲山克城洞長城=588,644,7
京畿道廣州ㆍ高陽ㆍ楊州ㆍ忠淸南道天安ㆍ公州ㆍ扶餘ㆍ靑陽ㆍ論山ㆍ全羅北道益山及全羅南道羅州十郡古蹟調査略報告(谷井委員提出)=595,651,1
一 緖言=595,651,1
二 廣州郡=595,651,1
(一)風納里土城=595,651,1
(二)二里土城=595,651,1
(三)三城里山城=595,651,1
(四)禮聖山城=596,652,1
(五)南漢山城=596,652,1
(ア)西將臺=596,652,1
(イ)行宮=596,652,1
(ウ)崇烈殿=596,652,1
(エ)演武館=596,652,1
(オ)客舍=596,652,1
(カ)枕戈亭=596,652,1
(キ)鐘閣=596,652,1
(六)石村附近古墳群=596,652,1
(七)廣岩=596,652,8
(八)金構墓=603,659,2
(九)春宮里石造五層塔=604,660,1
(一0)春宮里石造三層塔=604,660,1
(一一)下司倉里寺院廢址=604,660,6
(一二)草一里藥師如來立像=609,665,1
(十三)淸太宗功德碑=609,665,1
三 高陽郡及楊州郡=609,665,1
(一四)廣津山城=610,666,1
(十五)長城=610,666,1
四 天安郡=610,666,3
(一六)城山城=610,666,1
(一七)天興里石造五層塔=610,666,1
(一八)天興里刹竿支柱=610,666,4
(一九)廢奉先弘慶寺碑=613,669,1
五 公州郡=613,669,1
(二0)公山城=613,669,1
(二一)麻谷寺=613,669,2
(ア)大光殿=614,670,1
(イ)大雄殿=614,670,1
(ウ)國師堂=614,670,1
(エ)雲山殿=614,670,1
(オ)梅花堂=614,670,1
(カ)興聖樓=614,670,7
(キ)燃香閣=621,677,1
(ク)解脫門=621,677,1
(ケ)天王門=621,677,1
(コ)尋劒堂=621,677,1
(サ)大香閣=621,677,1
(シ)影閣=621,677,1
(ス)應眞殿=621,677,1
(セ)凝香閣=621,677,1
(ソ)牙量壽閣(應接室)=621,677,1
(タ)石造五層塔=621,677,2
(チ)「痲谷寺法堂中鍾」=622,678,1
(ツ)燃香閣所懸中鍾=622,678,1
(テ)銀象嵌銅香爐=622,678,1
(ト)折本紺紙金泥妙法蓮華經卷第六=622,678,1
(ナ)折本紺紙銀泥妙法蓮華經卷第一=622,678,4
(二二)鷄籠山中壯里高麗浮圖=625,681,1
(二三)鷄籠山兄妹塔=625,681,2
(二四)東鶴寺=626,682,1
(ア)大雄殿=626,682,1
(イ)牙量壽閣=626,682,1
(ウ)石造三層塔=627,683,1
(エ)石壇=627,683,1
(オ)銅鐘=627,683,1
六 扶餘郡=627,683,1
(二六)扶蘇山城=627,683,1
(二七)羅城=627,683,1
(二八)靑馬山城=627,683,1
(二九)聖興山城=627,683,2
(三0)陵山里傳王陵=628,684,1
(三一)平百濟塔=628,684,10
(三二)劉仁願碑=637,693,1
(三三)鴻良里石造五層塔=637,693,1
(三四)大鳥寺石塔殘石=637,693,1
(三五)大鳥寺石造彌勒菩薩立像=637,693,1
(三六)綿城山西南腹石造毗盧舍那佛坐像=637,693,2
(三七)東南里石造如來坐像(俗稱蘇定方傷)=638,694,1
(三八)扶餘邑內石槽及礎石=638,694,1
(三九)金銅佛立像=638,694,1
七 靑陽郡=638,694,1
(四0)牛山城=638,694,1
(四一)宮婢山土城=638,694,3
(四二)天馬峯土城=641,697,1
(四三)燕峙山土城=641,697,1
(四四)靑陽面長城=641,697,1
(四五)豆陵尹城=641,697,1
(四六)池谷里土城=641,697,1
(四七)碧村里石塚=641,697,1
(四八)驛村里傳王陵=641,697,1
(四九)靑陽邑石造釋迦三尊立像=641,697,2
(五0)靑陽邑石造三層塔=642,698,1
(五一)西亭里石造九層塔=642,698,1
八 論山郡=642,698,1
(五二)連山北山城=642,698,6
(五三)連山北山城西南古墳群=647,703,1
(五四)發開泰寺=647,703,1
(ア)石造三尊佛立像=647,703,1
(イ)石造五層塔=647,703,1
(ウ)石槽=648,704,1
(五五)連山鐵水盤=648,704,1
(五六)天護里發見陶瓮=648,704,1
九 益山都=648,704,1
(五七)五金山城=648,704,4
(五八)廢彌勒寺=651,707,1
(ア)刹竿支柱=651,707,1
(イ)石造七層塔=651,707,1
(五九)王宮塔=652,708,1
(六0)雙陵=652,708,11
(六一)瀋南面古墳群=663,719,6
[版權紙]=669,725,1
第一圖 善山郡古墳分布圖=27,79,1
第二圖 善山面院洞及독洞古墳群=31,83,1
(寫眞一號) 院洞第四號墳=35,87,1
第三圖 院洞第二群略圖=38,90,1
第四圖 吳木野古墳群略圖=41,93,1
第四圖 洛山洞第五號墳=42,94,1
第五圖 洛山洞群中, 中里河附圖洞間古墳群=45,97,1
(寫眞二號) 洛山洞第十六號墳壙奧壁=47,99,1
(寫眞三號) 不老山(本山)古墳群全景=47,99,1
(寫眞四號) 不老山(東南山)古墳群全景=48,100,1
(寫眞五號) 洛山洞第三十二號墳=48,100,1
第六圖 不老山洞古墳群假略圖=49,101,1
第七圖 洛山洞第四區古墳群假略圖=54,106,1
(寫眞六號) 洛山洞第四十四號墳=55,107,1
(寫眞七號) 洛山洞古墳第四區群全景=55,107,1
(寫眞八號) 月波亭山南邊古墳=56,108,1
(寫眞九號) 同山第七十五號墳上ヨリ北方ヲ見タル光景=56,108,1
第八圖 洛山洞古墳第五十六號壙=58,110,1
第九圖 洛山洞月波亭山古墳群假略圖=59,111,1
第十圖 洛山洞第八十三號仝第八十四號圖=63,115,1
(寫眞一0號) 月波亭山第百三號墳거石=67,119,1
第十圖 洛山洞古墳群鄭墓山群假略圖=70,122,1
第十一圖 洛山洞小字七倉洞向山古墳群圖=74,126,1
第十二圖 洛山洞字七倉河後岡古墳群圖=77,129,1
第十三圖 月谷洞第一區古墳群=80,132,1
(寫眞一一號) 月谷洞第一區北邊古墳=81,133,1
(寫眞一二號) 同上第二十三號墳ヨリ第二十七號墳マテ列列ノ光景=81,133,1
(寫眞一三號) 月谷洞萬曆洞峠ノ左右=82,134,1
(寫眞一四號) 同峠ノ北方=82,134,1
(寫眞一五號) 月谷洞第二十七號墳壙內=83,135,1
第十四圖 月谷洞古墳第二十三號ヨリ第四十三號ニ至ル分布圖=89,141,1
第十五圖 水月洞西南丘上古墳群=90,142,1
第十六圖 水月洞東南丘上ノ古墳群=91,143,1
第十七圖 山陽洞六一米突山古墳群集略圖=94,146,1
(寫眞一六號ノ一) 松谷洞第一號墳=95,147,1
(寫眞一六號ノ二) 松谷洞新村東方山上ノ古墳群=95,147,1
第十八圖 新村北方古墳群圖=97,149,1
第十九圖 松谷洞群一部=98,150,1
第二十圖 下昌洞南ノ古墳群=99,151,1
第二十一圖 桃林面新林洞古墳群略圖=100,152,1
第二十二圖 桃開面第四號墳第一壙橫斷圖=101,153,1
(寫眞一七號) 新林洞第十二號墳=103,155,1
(寫眞一八號) 玉城面古墳壙露出列在ノ光景=103,155,1
(寫眞一九號) 同A號墳壙=103,155,1
(寫眞二0號) 玉城面B號墳壙側面=104,156,1
(寫眞二一號) 同壙正面=104,156,1
第二十三圖 玉城面古墳第二群=105,157,1
第二十三圖 玉城面古墳墓壙蓋石及側壁石=106,158,1
第二十四圖 玉城面古墳壙奧壁積方=107,159,1
第二十四圖 第二十八號墳假略圖=112,164,1
第二十五圖 第二十八號墳壙內平面圖=113,165,1
第二十六圖 第二十八號墳AA'縱斷圖=114,166,1
第二十七圖 第二十八號墳ββ橫斷圖=115,167,1
第二十八圖 第二十八號墳第三石棺內部平面圖=116,168,1
(寫眞二二號) 洛山洞第二十八號墳側面=117,169,1
(寫眞二三號) 洛山洞第二十八號墳前面ヨリ見タル壙內ノ一=119,171,1
(寫眞二四號) 同上ノ二=119,171,1
(寫眞二五號) 洛山洞第二十八號墳後方ヨリ見タル第三石棺內部=120,172,1
(寫眞二六號) 同墳壙內遺存瓦器=120,172,1
第二十九圖 壙奧部遺物配置圖=125,177,1
第三十圖 壙前部遺物配置圖=126,178,1
(寫眞二七號) 洛山洞第五號墳=127,179,1
(寫眞二八號) 同墳封土內石材=127,179,1
(寫眞二九號) 洛洞山第百七號墳=128,180,1
(寫眞三0號) 善山郡地方古墳內遺物金環ノ一=131,183,1
(寫眞三一號) 同上ノ二=131,183,1
(寫眞三二號) 善山郡地方古墳內遺物曲玉=132,184,1
(寫眞三三號) 同上管玉=132,184,1
(寫眞三四號) 善山郡地方古墳內遺物劍頭=133,185,1
(寫眞三五號ノ一) 同上物馬形帶鉤ノ一=133,185,1
(寫眞三五號ノ二) 同上ノ二=133,185,1
第三十一圖 備中國都■郡新庄下土古墳出土帶鉤=135,187,1
(寫眞三六號) 松谷洞桃李寺華嚴石塔=143,195,1
(寫眞三七號) 玉城面胎峯洞字下得益洞=149,201,1
(寫眞三八號) 竹杖洞慶竹杖寺五重塔=149,201,1
(寫眞三九號) 洛山洞字大門洞石塔=150,202,1
(寫眞四0號) 院洞石塔=150,202,1
第三十二圖 咸安邑志附載地圖寫=157,209,1
第三十三圖 咸安附近假略圖=163,215,1
(寫眞四一號) 造南山城北端ヨリ見下セル末伊山=169,221,1
(寫眞四二號) 伽倻洞後ノ丘上ヨリ見下タル末伊山=169,221,1
(寫眞四三號) 南方ヨリ見タル末伊山=170,222,1
(寫眞四四號) 第四區ヨリ見タル古墳群=170,222,1
第三十四圖 末山丘群附道頂丘群古墳分布圖=170-1,223,1
第三十五圖 第十一號塚側, 列石圖=171,224,1
第三十五圖ノ二 第四十一號墳平面圖=180,233,1
(寫眞四五號) 咸安第十五號墳=183,236,1
(寫眞四六號) 咸安第二十七號墳=185,238,1
(寫眞四七號) 咸安第三十號壙墳개石上刻字拓本=185,238,1
(寫眞四八號) 安氏墓正面=187,240,1
(寫眞四九號) 同墓石人=187,240,1
第三十六圖 加耶洞前丘及新音里邱古墳分布圖=189,242,1
第三十七圖 蓬山山城下古墳群假略圖=191,244,1
第三十七圖 蓬山山城下古墳群遺物=192,245,1
第三十八圖 安氏墓地形及屛石縱斷圖=192,245,1
(寫眞五0號) 咸安第五號墳=193,246,1
(寫眞五一號) 同墳壙上ニ遺存セル割石ノ現出=193,246,1
(寫眞五二號) 咸安第五號墳割石除去後小壙개石ノ現出=197,250,1
(寫眞五三號) 同墳小壙前部ノ現出=197,250,1
(寫眞五四號) 咸安第五號墳小壙=198,251,1
(寫眞五五號) 同墳小壙及本壙ノ一개石=198,251,1
(寫眞五六號) 咸安第五號墳本壙개石ノ表面=199,252,1
(寫眞五七號) 同墳小壙及本壙ノ개石=199,252,1
第三十九圖 咸安第五號墳實測圖=201,254,1
第四十圖 咸安古墳第五號現出壙개石平面圖=206,259,1
第四十一圖 第五號墳小壙關係圖=207,260,1
第四十二圖 咸安第三十四號墳實測圖=209,262,1
(寫眞五八號) 南方ヨリ見タル咸安第三十四號墳=213,266,1
(寫眞五九號) 西方ヨリ見タル咸安第三十四號墳=213,266,1
(寫眞六0號) 咸安第三十四號墳封土ノ斷面ノ一=214,267,1
(寫眞六一號) 同上ノ二=214,267,1
第四十三圖 第三十四號古墳封土內遺存石鏃=215,268,1
(寫眞六二號) 咸安第三十四號墳壙ノ前方개石ノ現出セントスル狀=217,270,1
(寫眞六三號) 同上近景=217,270,1
(寫眞六四號) 同墳壙前方개石下ノ詰石=217,270,1
(寫眞六五號) 咸安第三十四號墳壙前部撤去ノ狀=218,271,1
(寫眞六六號) 同墳壙側壁ノ一部=218,271,1
(寫眞六七號) 同墳壙內=218,271,1
第四十四圖 壙口外詰メ石圖=219,272,1
第四十四圖 壙平面圖=221,274,1
第四十五圖 壙개石下面圖=222,275,1
第四十六圖 咸安第三十四號墳壙縱斷面圖=223,276,1
咸安第三十四號墳壙橫斷面圖ノ一(AA')=225,278,1
第四十八圖 同上ノ二(ββ')=226,279,1
第四十九圖 同上ノ三(CC')=226,279,1
第五十圖 咸安古墳 第三十四號壙第一龕=227,280,1
第五十一圖 第二龕=228,281,1
第五十二圖 同上第三龕=229,282,1
第五十三圖 同上第四龕=230,283,1
第五十四圖 同第五龕=231,284,2
(寫眞六八號) 咸安第三十四號墳壙內遺物配置ノ狀ノ一=233,286,1
(寫眞六九號) 同上ノ二=233,286,1
(寫眞七0號) 咸安第三十四號墳壙內遺物ノ一=235,288,1
(寫眞七一號) 同上ノ二=235,288,1
(寫眞七二號) 咸安第三十四號墳壙內遺物ノ三=236,289,1
(寫眞七三號) 同上ノ四=236,289,1
(寫眞七四號) 咸安第三十四號墳壙內遺物ノ五=237,290,1
(寫眞七五號) 同上ノ六=237,290,1
(寫眞七六號) 咸安第三十四號墳壙內遺物ノ七=238,291,1
(寫眞七七號) 同上ノ八=238,291,1
(寫眞七八號) 咸安第三十四號墳壙內遺物ノ九=239,292,1
(寫眞七九號) 同上ノ十=239,292,1
(寫眞八0號) 同上ノ十一=239,292,1
(寫眞八一號) 咸安第三十四號墳壙內遺物ノ十二=240,293,1
(寫眞八二號) 同上ノ十三=240,293,1
(寫眞八三號) 同上ノ十四=240,293,1
第五十五圖 咸安古墳第三十四號壙內遺物配置圖=257,310,1
附圖一ノ(1) 豊後國鰐澤發見=263,316,1
附圖一ノ(2) 越前吉野村發見=263,316,1
附圖一ノ(3) 越前吉野村發見=264,317,1
附圖一ノ(4) 武藏國下沼部發見=264,317,1
附圖一ノ(5) 下野國足利町發見=265,318,1
附圖一ノ(6) 讚岐國羽床村發見=265,318,1
附圖二ノ(1) 越前國吉野村發見=267,320,1
附圖二ノ(2) 越前國吉野村發見=267,320,1
附圖三 筑前國雷山村發見刀裝具=269,322,1
附圖四 刀裝具着裝復原圖=270,323,1
附圖五 鹿角製刀裝具文樣拓影=271,324,1
附圖六 越前國足羽郡社村西谷山上古墳出土=272,325,1
附圖七=276,329,1
附圖八=278,331,1
附圖九=279,332,1
(寫眞八五號) 城山山城內景=285,338,1
(寫眞八六號) 末伊山ヨリ望見セル蓬山=285,338,1
(寫眞八七號) 南方冬只山ヨリ見タル門岩山=286,339,1
(寫眞八八號) 門岩山城南城ヨリ見タル北城=286,339,1
(寫眞八九號) 門岩山城南城城壁一部=286,339,1
第五十六圖 蓬山山城假略圖=288,341,1
第五十七圖 門岩山城假略圖=292,345,1
(寫眞九0號) 冬只山城城壁一部=293,346,1
(寫眞九一號) 冬只山城內ヨリ見タル大山里=293,346,1
(寫眞九二號) 防禦山北峯ヨリ見タル南峯=294,347,1
(寫眞九三號) 代山面小堡=294,347,1
第五十八圖 代山面小堡縱斷圖=297,350,1
第五十九圖 咸安邑城城壁橫斷假略圖=298,351,1
(寫眞九四號) 咸安邑城城壁一部=301,354,1
(寫眞九五號) 前方ノ丘上ヨリ見タル傳安羅王宮址ノ一=301,354,1
(寫眞九六號ノ一) 前方ノ丘上ヨリ見タル傳安羅王宮址ノ二=302,355,1
(寫眞九六號ノ二) 同址內礎石=302,355,1
第六十圖 傳加耶王宮址見取圖=304,357,1
(寫眞九七號) 末伊山山東平野ノ一=307,360,1
(寫眞九八號) 同上ノ二=307,360,1
第六十一圖 冠洞部落見取圖=309,362,1
(寫眞九九號) 防禦山第二峰磨崖三尊佛及造像記=311,364,1
(寫眞一00號) 同造像記=311,364,1
(寫眞一0一號) 大洞寺石佛=317,370,1
(寫眞一0二號) 廢主吏寺獅子塔=317,370,1
(寫眞一0三號) 張德岳氏祠偶像=318,371,1
(寫眞一0四號) 武陸山城遠景=329,382,1
(寫眞一0五號) 長春寺石塔=329,382,1
(寫眞一0六號) 長春寺石佛=330,383,1
(寫眞一0七號) 龍山里第三石塔=330,383,1
第六十二圖 靈山府近遺積遺物圖=332-1,386,1
第六十三圖 靈山邑南古墳分布圖=336,390,1
(寫眞一0八號) 靈山邑南第五號墳=339,393,1
(寫眞一0九號) 傳新羅太子墓=339,393,1
第六十四圖 桂城面古墳群=341,395,1
第六十五圖 靈驚山城城壁橫斷圖=343,397,1
(寫眞第一一0號) 廢寶林寺石塔=344-1,399,1
第六十六圖 昌寧邑附近遺蹟遺物圖=348-1,404,1
第六十七圖 邑內面古墳群第一群見取り圖=359,415,1
第六十八圖 昌寧古墳第一群第二號奧壁縱斷圖=360,416,1
第六十九圖 第三號第四號墳封土縱斷圖=361,417,1
(寫眞第一一一號) 邑內面第一群第二號墳壙(露出)=363,419,1
(寫眞第一一二號) 同墳壙內=363,419,1
(寫眞第一一三號) 邑內面第一群第八號墳壙內=364,420,1
(寫眞第一一四號) 邑內面第二群古墳及第三群第十號墳遠景=364,420,1
第七十圖 第二, 三, 四群見取假略圖=365,421,1
(寫眞第一一五號) 邑內面第四群及第五群古墳遠景=367,423,1
(寫眞第一一六號) 第三群第四群及第五群古墳遠景=367,423,1
(寫眞第一一七號) 火旺山城內景=368,424,1
第七十一圖 第五群假略圖=369,425,1
第七十二圖 平地ヨリ見タル二十號二十一號 二十二號墳高サノ比較=370,426,1
(寫眞一一八號) 火旺山城及牧馬山城(邑南ヨリ望ム)=373,429,1
(寫眞一一九號) 同上((邑西ヨリ望ム)=373,429,1
(寫眞第一二0號) 昌新羅眞興王拓境碑=377,433,1
(寫眞一二一號) 塔堂治成文記碑=403,459,1
(寫眞一二二號) 碑側面=403,459,1
(寫眞一二三ノ一) 塔堂治成文記碑附近出土古瓦拓影ノ一=404,460,1
(寫眞一二三ノ二) 同上ノ二=404,460,1
(寫眞番外第一號) 塔堂治成文記碑碑刻佛=405,461,1
(寫眞一二四號) 邑內面松峴里石佛=409,465,1
(寫眞一二五號) 昌寧郡邑內三重石塔=409,465,1
(寫眞第一二六號) 昌寧郡邑西郊三重石塔=410,466,1
(寫眞第一二七號) 直橋里幢竿支柱=410,466,1
第七十三圖 (甲)舊玄風邑附近古墳群所在圖=415,471,1
第七十三圖 玄風邑附近古墳群分布圖=418,474,1
第七十四圖 玄風面城下洞古墳壙平面圖=419,475,1
第七十七圖 高靈邑附近遺物遺跡圖=435,491,1
(寫眞第一二八號) 高靈邑遠景=437,493,1
(寫眞第一二九號) 山下ヨリ見タル池山洞古墳群=438,494,1
(寫眞第一三0號) 耳山山城內城ヨリ見タル同古墳群=438,494,1
第七十八圖 高靈小墳壙奧壁石積=440,496,1
第七十九圖 月城洞一古墳壙縱斷面=441,497,1
(寫眞一三一號) 朴谷洞竹畑山遠景=443,499,1
(寫眞一三二號) 同山古墳ノ一=443,499,1
(寫眞一三三號) 朴谷洞竹畑山古墳群中石板石小壙=444,500,1
(寫眞一三四號) 竹畑山ヨリ見タル傳加利縣址=444,500,1
第八十圖 朴谷洞石板石小壙=445,501,1
(寫眞一三五號) 高靈古墳內遺物=449,505,1
(寫眞一三六號) 高靈郡邑北御井=450,506,1
(寫眞一三七號) 云羅山城東內城城壁=450,506,1
第八十一圖 耳山山城=451,507,1
第八十二圖 玉山小堡=452,508,1
(寫眞一三八號) 高靈郡邑內三重石塔=457,513,1
(寫眞一三九號) 高靈郡邑內石佛=457,513,1
(寫眞一四0號) 高靈郡邑內石佛=458,514,1
(寫眞一四一號) 高靈郡邑內石佛=458,514,1
(寫眞一四二號) 高靈郡邑內石燈籠=459,515,1
(寫眞一四三號) 高靈郡邑北寺地=460,516,1
第八十三圖 星州郡星州邑附近古墳所在地圖=473,529,1
第八十四圖 星山群中ノ第一小群=476,532,1
(寫眞一四四號) 星山古墳群中ノ一小群遠景ノ一=477,533,1
(寫眞一四五號) 同墳群中ノ개石=477,533,1
(寫眞一四六號) 星山古墳群中ノ一小群遠景ノ二=478,534,1
(寫眞一四七號) 水竹洞古墳群集地東部=478,534,1
(寫眞一四八號) 水竹洞古墳群集地西部=479,535,1
(寫眞一四九號) 同群ノ一部=479,535,1
(寫眞一五0號) 支石塚ニ似タル巨石=480,536,1
(寫眞一五一號) 水竹洞古墳群中ノ一壙=480,536,1
第八十五圖 馬墳附近地形略圖=481,537,1
(寫眞一五二號ノ一) 碧珍面迎鳳山古墳ノ一=483,539,1
(寫眞一五二號ノ二) 同古墳ノ二=483,539,1
(寫眞一五三號) 星山ヨリ見タル星州附近=484,540,1
(寫眞一五四號) 碧珍面迎鳳山遠景=484,540,1
(寫眞一五五號) 迎鳳山ヨリ見タル海平洞=489,545,1
(寫眞一五六號) 星山山城內景=489,545,1
(寫眞一五七號) 廢東方寺八重石塔=495,551,1
(寫眞一五八號) 李悤言遺墟碑=501,557,1
第八十六圖 舊開寧邑附近古墳其他遺物所在圖=507,563,1
第八十七圖 開寧東部洞第一號古墳壙=511,567,1
第八十七圖 其三壙橫斷面=512,568,1
第八十八圖 金泉驛附近古墳側壁=513,569,1
第八十九圖 開寧面西部洞共同墓地東側古墳壙平面圖(側壁ノ積石미ハ假미ナリ)=514,570,1
第九十圖 開寧獐陵개石=515,571,1
(寫眞一五九號) 開寧面東部洞一古墳=517,573,1
(寫眞一六0號) 開寧面西部洞一古墳外景=517,573,1
(寫眞一六一號) 獐夫人陵遠景=518,574,1
(寫眞一六二號) 柳山西麓石佛=518,574,1
(寫眞一六三號) 平安北道雲山郡東新面龍湖洞字帝坪洞第一號墳南面一部=525,581,1
(寫眞一六四號) 同墳內部(調査狀況)=525,581,1
(寫眞一六五號) 平安北道雲山郡東新面龍湖洞字帝坪洞第一號墳副葬鐵製혼爐出土狀況=526,582,1
(寫眞一六六號) 平安北道雲山郡東新面龍湖洞字帝坪洞第二號墳玄室天井=527,583,1
(寫眞一六七號) 平安北道雲山郡東新面龍湖洞字帝坪洞第三號墳南面=528,584,1
(寫眞一六八號) 同墳西北隅=528,584,1
(寫眞一六九號) 平安北道渭原郡渭城面德岩洞ニッ塚甲塚=531,587,1
(寫眞一七0號) 平安北道渭原郡渭城面萬戶洞古墳群=531,587,1
(寫眞一七一號) 平安北道渭原郡密山面舊邑洞舍長里第一號墳向ッテ左及第二號墳=532,588,1
(寫眞一七二號) 同第三號墳鴨綠江ヲ隔テ對岸小檜洞ヲ望ム=532,588,1
(寫眞一七三號) 支那奉天省輯安縣融和堡大高力墓子古墳群一部=535,591,1
(寫眞一七四號) 同二室塚(兩塚共ニ二室)正面 本文(イ)二室塚ハ朝鮮人ノ踞レル方ナル=535,591,1
(寫眞一七五號) 支那奉天省輯安縣融和堡大高力墓子無개塚正面=536,592,1
(寫眞一七六號) 同高塚(北三十三度東ニ望ム)=536,592,1
第九一圖 支那奉天省輯安縣融和堡大高力墓子無개塚平面圖=537,593,1
(寫眞一七七號) 支那奉天省輯安縣融和堡大高力墓子石槨露出塚右側面=539,595,1
(寫眞一七八號) 同大塚(北三十五度東ニ望ム)=539,595,1
(寫眞一七九號) 支那奉天省輯安縣融和堡大高力墓子三室塚正面(北三十六度東ニ望ム)=540,596,1
(寫眞一八0號) 支那奉天省輯安縣融和堡楡樹林子河口附近古墳群一部=540,596,3
第九二圖 支那奉天省輯安縣融和堡大高力墓子三室塚平面圖ㆍ 右側面圖及切斷圖=543,599,1
(寫眞一八一號) 支那奉天省輯安縣融和堡地溝古墳(北五度東ニ望ム)=545,601,1
(寫眞一八二號) 平安北道渭原郡西泰面新川洞第三號墳=546,602,1
(寫眞一八三號) 同第六號墳=546,602,1
(寫眞一八四號) 支那奉天省輯安縣中和堡古馬嶺古墳郡一部=549,605,1
(寫眞一八五號) 平安北道楚山郡郡面雲海川洞古墳群一部=550,606,1
(寫眞一八六號) 支那奉天省輯安縣融和堡楡樹林子河口全景(渭原郡四泰面新川洞ヨリ鴨綠江ヲ隔テ、望ム)=565,621,1
(寫眞一八七號) 支那奉天省輯安縣中和堡차溝門子全景(楚山郡郡面雲海川洞ヨリ鴨綠江ヲ隔テ、望ム)=566,622,1
(寫眞一八八號) 支那奉天省輯安縣楡樹林子附近紅石砬子=571,627,1
(寫眞一八九號) 支那奉天省輯安縣楡樹林子附近紅石砬子(歪頭拉子山麓所見)=572,628,1
(寫眞一九0號) 同歪頭砬子=572,628,1
第九三圖 國內丸都地方略圖=575,631,1
(寫眞一九一號) 黃海道鳳山郡西鍾面及文井面古唐城(帶方郡治址)東北部外面=581,637,1
(寫眞一九二號) 黃海道鳳山郡文井面胎封里帶方太守張氏墳(胎封里第一墳)右側面(南七十五度東ニ望ム)=581,637,1
(寫眞一九三號) 黃海道鳳山郡楚臥面立峯里第九墳壙內副葬品出土狀態(北二十三度東ニ望ム)=582,638,1
(寫眞一九四號) 黃海道鳳山郡楚臥面養洞里及柳亭里古墳群(楚臥面立峯里山上ヨリ望ム)=582,638,1
(寫眞一九五) 黃海道鳳山郡楚臥面養洞里第三墳背面(南面)=583,639,1
(寫眞一九六號) 同墳玄室床及北壁(前室ヘノ通路)=583,639,1
(寫眞一九七號) 黃海道鳳山郡楚臥面養洞里第三墳玄室北壁(玄室內所見)=584,640,1
(寫眞一九八號) 黃海道鳳山郡楚臥面養洞里第三墳右側室入口(前室內所見)=585,641,1
(寫眞一九九號) 同墳右側室天井=585,641,1
(寫眞二00號) 黃海道鳳山郡楚臥面大靑里長洞古墳群一部=586,642,1
(寫眞二0一號) 黃海道鳳山郡洞仙面高山寺石造三層塔=589,645,1
(寫眞二0二號) 同寺大雄殿外部左側面後方組物=589,645,1
(寫眞二0三號) 同寺高山寺事蹟碑=589,645,1
(寫眞二0四號) 平安南道順川郡仙沼面龍岩里檢山洞第一墳이道入口=590,646,1
第九四圖 京畿道廣州郡中垈面可樂里第二墳平面略圖=597,653,1
第九五圖 京畿道廣州郡中垈面可樂里第二墳切斷略圖=599,655,1
(寫眞二0五號) 京畿道廣州郡中垈面石村里第一墳=601,657,1
(寫眞二0六號) 同墳內部=601,657,1
(寫眞二0七號) 京畿道廣州郡中垈面二里夢村金構墓=602,658,1
(寫眞二0八號) 同墓全景=602,658,3
第九十六圖 京畿道廣州郡中垈面二里夢村金構墓平面略圖=605,661,1
(寫眞二0九號) 京畿道廣州郡西部面春宮里石造五層塔=607,663,1
(寫眞二一0號) 同石造三層塔=607,663,1
(寫眞二一一號) 京畿道高陽郡纛島面廣壯里廣津山城(漢江對岸所見)=608,664,1
(寫眞二一二號) 同山城城壁=608,664,1
(寫眞二一三號) 京畿道高陽郡纛島面中谷里長城一部=611,667,1
(寫眞二一四號) 忠淸南道天安郡聖居面天興里石造五層塔=612,668,1
(寫眞二一五號) 同刹竿支柱=612,668,1
(寫眞二一六號) 忠淸南道公州郡州外面綿城里公山城=615,671,1
(寫眞二一七號) 同城城壁=615,671,1
(寫眞二一八號) 忠淸南道公州郡寺谷面雲岩里痲谷寺全景=616,672,1
(寫眞二一九號) 同寺大光殿=616,672,1
第九七圖 忠淸南道公州郡寺谷面雲岩里痲谷寺配置略圖=617,673,1
(寫眞二二0號) 忠淸南道公州郡寺谷面雲岩里痲谷寺大雄殿=619,675,1
(寫眞二二一號) 同殿內部=619,675,1
(寫眞二二二號) 忠淸南道公州郡寺谷面雲岩里痲谷寺靈山殿=620,676,1
(寫眞二二三號) 同寺解脫門=620,676,1
(寫眞二二四號) 忠淸南道公州郡寺谷面雲岩里痲谷寺石造五層塔=623,679,1
(寫眞二二五號) 忠淸南道公州郡계籠面中壯里高麗浮圖=624,680,1
(寫眞二二六號) 忠淸南道公州郡反浦面鶴峰里兄妹塔=624,680,1
(寫眞二二七號) 忠淸南道扶餘郡扶餘面扶蘇山城城壁斷面=629,685,1
(寫眞二二八號) 忠淸南道扶餘郡扶餘面靑馬山城城壁外面=629,685,1
(寫眞二二九號) 忠淸南道扶餘郡林川面聖興山城(加林城)城壁外面=630,686,1
(寫眞二三0號) 忠淸南道扶餘郡扶餘面陵山里第五墳(傳百濟王陵西上墳)墓石=631,687,1
(寫眞二三一號) 同墳石槨外部正面(이道入口閉塞狀態)=631,687,1
(寫眞二三二號) 忠淸南道扶餘郡扶餘面陵山里第五墳(傳百濟王陵西上墳)玄室入口閉塞狀態(이道所見)=632,688,1
(寫眞二三三號) 同墳玄室入口(玄室內所見)=632,688,1
(寫眞二三四號) 忠淸南道扶餘郡扶餘面陵山陸第五墳(傳百濟王陵西上墳)玄室奧壁=633,689,1
(寫眞二三五號) 同第一墳(傳百濟王陵東上墳)玄室=633,689,1
(寫眞二三六號) 忠淸南道扶餘郡扶餘面陸山里第二墳(傳百濟王陵東下墳)基石=634,690,1
(寫眞二三七號) 同墳玄室入口閉塞狀態(이道所見)=634,690,1
(寫眞二三八號) 忠淸南道扶餘郡扶餘面陵山里第二墳(傳百濟王陵東下墳)玄室=635,691,1
(寫眞二三九號) 忠淸南道扶餘郡扶餘面陵山里第二墳(傳百濟王陵東下墳)玄室天井蓮花雲文=636,692,1
(寫眞二四0號) 忠淸南道扶餘郡鴻山面鴻良里石造五層塔=639,695,1
(寫眞二四一號) 忠淸南道扶餘郡林川面舊校里大鳥寺石造彌勒암薩立像=639,695,1
(寫眞二四二號) 忠淸南道扶餘郡扶餘面綿城山西南腹石造毗盧舍那佛坐像=640,696,1
(寫眞二四三號) 忠淸南道扶餘郡扶餘面東南里石造如來坐像(俗稱蘇定方像)=640,696,1
(寫眞二四四號) 忠淸南道靑陽郡靑陽面碧泉里石塚=643,699,1
(寫眞二四五號) 忠淸南道靑陽郡靑陽邑石造釋迦三尊立像=643,699,1
(寫眞二四六號) 忠淸南道靑陽郡靑陽邑石造三層塔=644,700,1
(寫眞二四七號) 忠淸南道靑陽郡定山面西亭里石造九層塔=644,700,1
第九八圖 忠淸南道靑陽郡定山面西亭里石造九層塔測圖=645,701,1
第九九圖 忠淸南道論山郡連山面連山里鐵水盤實測圖=649,705,1
(寫眞二四八號) 全羅北道益山郡金馬面箕陽里彌勒寺廢址全景=653,709,1
(寫眞二四九號) 全羅北道益山郡金馬面箕陽里廢彌勒寺東刹竿支柱=654,710,1
(寫眞二五0號) 同寺西刹竿支柱=654,710,1
第一00圖 全羅北道益山郡王宮面王宮里王宮塔實測圖=655,711,2
(寫眞二五一號) 全羅北道益山郡金馬面箕陽里廢彌勒寺石造七層塔東面=657,713,1
(寫眞二五二號) 全羅北道益山郡王宮面王宮里宮塔北面=657,713,1
(寫眞二五三號) 全羅北道益山郡八峯面石旺里大王墓이道入口閉塞狀態(北二度東ニ望ム)=658,714,1
(寫眞二五四號) 同大王墓玄室內木棺殘存狀態(北一度東ニ望ム)=658,714,1
第一0一圖 全羅北道益山郡八峰面石旺里小王墓平面略圖=659,715,1
第一0二圖 全羅北道益山郡八峰面石旺里小王墓切斷略圖=661,717,1
(寫眞二五五號) 全羅南道羅州郡瀋南面紫徵山城(新村里第九墳ヨリ南八十六度西ニ望ム)=665,721,1
(寫眞二五六號) 全羅南道羅州郡瀋南面德山里三大古墳(向ツテ左ヨリ第三墳ㆍ第四墳ㆍ第五墳)=665,721,1
(寫眞二五七號) 全羅南道羅州郡瀋南面德山里第四墳甲棺=666,722,1
(寫眞二五八/(五二八)號) 全羅南道羅州郡瀋南面新村里第九墳(北三十八度東ニ望ム)=667,723,1
(寫眞二五九號) 同墳上層陶棺(近キヨリ甲棺ㆍ乙棺ㆍ丙棺ㆍ丁棺ㆍ戊棺)(北三十四度東ニ望ム)=667,723,1
(寫眞二六0號) 全羅南道羅州郡瀋南面新村里第九墳乙棺正面(南四十五度東ニ俯瞰)=668,724,1
(寫眞二六一號) 同棺內部(北四十五度西ニ俯瞰)=668,724,1
jpg
第一圖 善山郡古墳分布圖=27,79,1
第九三圖 國內丸都地方略圖=575,631,1
등록번호 | 청구기호 | 권별정보 | 자료실 | 이용여부 |
---|---|---|---|---|
0000148256 | 951.09 ㅈ538ㄱ | 서울관 서고(열람신청 후 1층 대출대) | 이용불가 |
*표시는 필수 입력사항입니다.
*전화번호 | ※ '-' 없이 휴대폰번호를 입력하세요 |
---|
기사명 | 저자명 | 페이지 | 원문 | 기사목차 |
---|
번호 | 발행일자 | 권호명 | 제본정보 | 자료실 | 원문 | 신청 페이지 |
---|
도서위치안내: / 서가번호:
우편복사 목록담기를 완료하였습니다.
*표시는 필수 입력사항입니다.
저장 되었습니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