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援助的历史叙事:对非农业援助的路径逻辑 一 背景:不同视角下的中非新遭遇 二 中国在非洲:“农业”和“技术”话语体系的形成 三 中国对非农业援助的路径:不同时期发展经验的示范 四 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技术路径的回归 五 结论与讨论 第二章 科技兴农:农业科技理性的域外漫游 一 中国重塑国际发展实践?一份文献速描 二 漫游性农业科技理性 三 示范中心微观层次的日常运行:三组中非不同认知的碰撞 四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平行经验的分享:基于构建与嵌入的援助学习 一 引言 二 企业承建的经验嵌入与实践 三 合作经营的经验嵌入与实践 四 知识和技术的嵌入与遭遇 五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既开方又卖药:边界模糊的机制发育 一 国际发展援助框架中的可持续性问题和应对 二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对可持续问题的关注 三 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示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制度设计 四 商业经营还是技术服务:示范中心功能的模糊 五 援助人员还是农场经营者:示范中心员工的身份困惑 六 谁才是真正的管理者:国内公司、东道国或商务部 七 结论 第五章 机构学习:相互适应中的创新 一 引言 二 示范中心建设期的模仿 三 示范中心技术合作期的模仿 四 制度的中国式适应 五 制度适应过程中的差距 六 结论 第六章 示范的激励:国家使命与利益驱动的混合实践 一 引言 二 为履行国家使命的示范中心实践 三 利益驱动下的运营者的能动性 四 双重使命下的当地互动 五 未预料到的援助效果 六 结论 第七章 国家使者:援助身份与边界的建构 一 引言 二 农业技术专家简述 三 农技专家“走出去” 四 农技示范中心专家在非洲:以T国为例 五 结论与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더 보기
本书基于在非洲多個國家(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和莫桑比克等)的中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的人類學觀察和硏究而撰寫成书,通過民族志的方法呈现出中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的制度安排、人员互動、技術傳遞以及在非洲國家的發展遭遇等,系统分析和讨論了中國農業援助和长期主導國際發展援助的西方發展援助的差异性。
더 보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