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缘起
二 学校教育与社会不平等
三 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
四 行动议程与理论诉求的不谋而合
五 如何解读学校教育的分层功能:行动者、互动
第二章 走进校园,融入他们
一 因何选择:政策下的大多数
二 广阔视域下的微观生活
三 “主体建构”视角下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
四 信任关系网的建立
五 调查过程
第三章 变迁中的城市基础教育
一 基础教育的地位演变与结构特征
二 来自社会变迁的挑战
三 “宝塔”中的农民工子女教育
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飞翔中学的生存之道
一 塔底的生存格局
二 前台策略:建立区域化管理规范
三 隐性策略:营造“蜕变”校园文化
四 后台策略:多条“暗道”提升竞争力
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容忽视的群体:学校空间中的教育实践者
一 变革中的现实处境
二 不同层面的教育实践者
三 教师权威:回归“凡人”
四 共谋之下的游戏空间
五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学校空间中的流动家庭
一 资源匮乏
二 亲子隔阂
三 “高压锅”中的教育实践
四 被动的家校合作
五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游走于城市角落:农民工子女
一 “多面夹击”下的生存境遇
二 对学校教育“空洞性”的片面洞察
三 生活于权威之内
四 生活于权威之外
五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毕业后,何去何从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临近毕业:即将来临的痛
三 选择中的重要他人
四 毕业后:流动并未结束
五 进一步的思考
第九章 学校教育中的再生产旋涡
一 教育过程的互动图景
二 有限的向上流动
三 踏入再生产旋涡
四 再生产旋涡的形成机制
五 进一步挖掘:“反学校”生存模式的再生产意义
参考文献
后 记
本书作者以義敎、隨班跟讀、參與校外活動、家訪、QQ聊天等多种方式與農民工子女群體进行了长期互動,幷在A市一所指定接受農民工子女的公辦學校进行了爲期一年的實地调査。基于翔實的调査资料及深入的理論思考,本书嘗试展示學校、敎師、家长、兒童乃至敎育行政部門在學校敎育過程中的觀念與行爲及其互動方式和策略。上述行動者共同打造了學校敎育中的一個個旋渦,而農民工子女可能存在复制父輩人生軌迹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