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주메뉴 바로가기
국회도서관 홈으로 정보검색 소장정보 검색

목차보기


一、犯 罪
(一)犯罪与刑事责任
1.村民对村委会成员职务活动监督与诽谤罪的界定
——邹某某等被诉诽谤宣告无罪案
2.媒体人借危机公关之名索要钱财的罪名认定
——安阳等敲诈勒索案
3.扒窃后使用暴力抗拒抓捕是否必然构成转化型抢劫
——黄某禄等盗窃案
4.刑事诉讼前通过民事诉讼归还诈骗款的如何定罪
——许向荣诈骗案
5.主观故意与过失的区分
——韦朗某过失致人死亡案
6.在间接故意心理驱使下实施的犯罪行为应结合犯罪所造成的实际危害后果确定罪名
——李奕某寻衅滋事案
7.非法持有毒品罪中被告人主观明知的认定
——肖某走私毒品、艾某非法持有毒品案
8.精神病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把握
——黄风某故意伤害案
9玩忽职守犯罪因果关系及经济损失的认定
——宋某玩忽职守案
10.因果关系中介入因素的认定及故意伤害罪(致死)、过失致人死亡罪之区分
——肖某故意伤害案
11.故意伤害致死案件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及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应用
——朱某某故意伤害案
12.故意伤害案中被害人过错的认定
——郑小某故意伤害案
13.互殴中正当防卫的准确认定
——毛阳某故意伤害案
14.防卫过当的认定
——谭桂某故意伤害案
15.防卫过当与特殊防卫权的理解与适用
——莫某某故意伤害、甘某某帮助毁灭证据案
(二)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16.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辨析
——谷玉某抢劫案
17.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犯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
——吴保某非法经营案
18破坏性手段盗窃的既遂标准的认定
——饶玉某盗窃案
19.贪污既遂应坚持非法占有和实际控制相统一的原则
——冯某某贪污、受贿案
20犯罪中止的认定
——赵某某强奸案
21.向同案犯指认被害人后自动放弃实施抢劫是否构成犯罪中止
——李亮等抢劫案
(三)共同犯罪
22.交通肇事罪中共同犯罪的定性分析
——朱某某、刘某某交通肇事案
23.毒品犯罪中缺乏主观认知对共犯认定的影响
——侯永成、吕国有贩卖毒品、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
24.非法持有毒品罪共犯的认定
——李宗友、向官权非法持有毒品案
25.相约携带他人枪支打猎是否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的共犯
——季庆某非法制造枪支、非法持有枪支案
26.女性构成强奸罪共犯的认定
——向玲某强奸案
27,间接授意构成污染环境罪的共同犯罪
——屈某、彭某某污染环境案
28.共同犯罪中主犯未到案可否对从犯定罪处罚
——张春艳贩卖毒品案
29.同案犯隐瞒劫取金额时其他被告人的定罪量刑
——李佳强等抢劫案
30.共同犯罪中从犯罪名的认定及存在两个以上被害人时只取得一个被害人或被害人亲属的谅解时如何量刑
——毛光佳、孔令勇故意杀人案
二、刑罚的具体运用
(一)量 刑
31.把握涉枪案件量刑尺度,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杨名某走私武器案
32.对未成年犯单处罚金的考量
——杨某某盗窃案
33.同一犯罪事实能否在具有牵连关系的数罪中同时作为加重情节适用
——刘某等非法采矿、行贿、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
34.经同意入户对抢劫罪加重量刑认定之影响
——董晓丰抢劫案
35.量刑规范要兼顾被害人方利益和态度
——徐启某交通肇事案
36.上下游犯罪的个案量刑应均衡考量
——杜国某等非法捕捞水产品,刘训某、严荣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
37.污染环境犯罪案件能否将被告人缴纳生态修复资金作为酌情从轻处罚的量刑情节
——李良某污染环境案
(二)累 犯
38.犯前罪时未成年不构成累犯
——陈某等聚众斗殴案
39犯罪行为跨十八周岁前后的累犯认定
——罗海某盗窃案
40.执行完毕后的刑罚被改判后累犯的认定
——齐某、谭晓某诈骗案
(三)自首与立功
41.“留在现场”与“现场等待”类型自首的理解与认定
——刘西昌故意杀人案
42.“形迹可疑”的审查与认定
——李世某盗窃案
43.携带有关物品如何认定“形迹可疑”型自首
——罗某放火案
……
三、刑事证据与时效
四、其 他

이용현황보기

中国法院2017年度案例. 19, 刑法总则案例 이용현황 표 - 등록번호, 청구기호, 권별정보, 자료실, 이용여부로 구성 되어있습니다.
등록번호 청구기호 권별정보 자료실 이용여부
0002323887 LM 346.52 -17-24 v.19 서울관 서고(열람신청 후 1층 대출대) 이용가능

출판사 책소개

알라딘제공
《中國法院2017年度案例:刑法總则案例》旨在探索编辑刑法總则案例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彌补當前各种刑法案例书的不足。含傳统和新近的所有熱點的、主要關于刑法總则刑事案件的審判思路,這些案例是從全國各地法院收集到的上一年度審結的近千件典型案例中挑選出來的,具有廣泛的選编基础和較强的代表性。不再有繁雜的案情,高度提煉案情和裁判要旨,突出爭议焦點問题。不再有冗长的分析,主審法官撰寫“法官后语”,展现刑事裁判思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