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주메뉴 바로가기
국회도서관 홈으로 정보검색 소장정보 검색

목차보기


导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框架
五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之缘起
第一节 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生态环境损害及其法律救济
一 生态环境损害的概念、特征及救济法理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三 应予赔偿的生态环境损害事实类型之归纳
四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模式之解读
第二节 一个值得探讨的路径:行政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创设之背景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概念之剖析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特征之归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之实践检视
第一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之实践现状
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事项之本文梳理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之样本选取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之开展情况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适用条件之“模糊”与“泛化”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行政执法之间存在“重叠”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间存在“冲突”
第三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实践存在问题之原因剖析
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在创设之初缺乏基本的立法规定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相关环境法律制度之间缺乏必要衔接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基础理论问题尚不明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之法理阐释
第一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法律性质之厘清
一 “国益诉讼说”的提出及缺陷
二 “私益诉讼说”的诠释及评价
三 “混合诉讼说”的缘由及批判
四 “公益诉讼说”的进步与不足
五 “公法诉讼说”之提倡及证成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理论基础之重识
一 私权意义上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理论解释进路之不能
二 公民环境权理论解释进路之无力
三 环境公共信托理论解释进路之不足
四 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理论之提出及阐释
第三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法治逻辑之证成
一 履行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新方式
二 体现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相互配合
三 “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理性选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相关环境法律制度之适用关系分析
第一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行政管制之适用关系分析
一 环境行政管制模式之实践考察与缺陷分析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行政管制之辨析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行政管制之优化适用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适用关系分析
一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之生成及其类型化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辨析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有效整合
第三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与索赔诉讼之适用关系分析
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法律性质之学理争议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法律性质之重识:协商行政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与索赔诉讼之有序衔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基本思路与具体建议
第一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基本定位之厘清
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是政府环境行政管制不能之兜底手段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本质上属于公共执法之范畴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仅有较为有限的适用空间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立法模式之选择
一 “基本法统一规定模式”的意涵解读与欠缺表现
二 “环境单行法分散规定模式”的优势与缺陷
三 “民法典生态化模式”的缘起及批判
四 “专项立法模式”的进步与不足
五 “系统立法模式”之提倡及其落实
第三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核心规范之设计
一 管辖制度
二 原告提交诉讼材料制度
三 诉讼参加人制度
四 证据收集制度
五 诉权限制制度
六 生效判决执行制度
第四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配套机制之完善
一 风险预防机制
二 鉴定评估机制
三 生态修复机制
四 资金管理机制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이용현황보기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研究 = Research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amage compensation litigation system 이용현황 표 - 등록번호, 청구기호, 권별정보, 자료실, 이용여부로 구성 되어있습니다.
등록번호 청구기호 권별정보 자료실 이용여부
0002931224 LM 344.52046 -22-16 서울관 서고(열람신청 후 1층 대출대) 이용가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