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哲学素养与治国理政新思维
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高度重视哲学素养
二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三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四 加强与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走进新时代
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二 新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着力点
三 新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四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第三章 世界物质性原理的新跃迁
一 物质的运动与时空形式
二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三 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四 意识的能动性与发展性
第四章 事物普遍联系的新境界
一 全面协调: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伸延
二 联系的环节与逻辑
三 方法论:系统思维的建构
第五章 事物发展规律的新阐释
一 规律及其客观性
二 对立统一规律与矛盾分析方法
三 “量”与“质”的辩证运动
四 否定性思维的方法论创新
第六章 实践与认识的新开拓
一 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二 真理的味道
三 三大真理的启示
第七章 价值与评价的新范域
一 人民群众是价值的创造主体和实现主体
二 人民群众是价值的享有主体
三 人民群众与历史人物的关系
四 价值与价值观
第八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视界
一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
二 创新思维:社会意识的能动性反映
三 唯物史观与新时代
四 思维能力何以提升
第九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关系的新拓展
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新时代发展
二 人才与生产力
三 科技与生产力
四 生态文明与生产力
第十章 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一 矛盾: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因
二 改革: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三 创新: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第十一章 文化实力的新提升
一 文化与意识形态
二 文化的社会功能
三 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
四 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强国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新发展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 创新型国家建设
三 乡村振兴战略
四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五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六 世界历史视野:经济全球化与全面对外开放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使命
一 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二 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
三 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四 中国梦与共产主义
主要参考文献